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三任搭檔、四屆奧運、五枚金牌:吳敏霞的奧運堅持不容易

2016年08月08日 14:46:2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鄭瑩瑩 馬化宇)“吳敏霞,上海的驕傲”,清晨六時許的上海黃浦江畔,一幢高樓臨江一側LED屏亮起了燈光,以這些字樣,慶賀上海姑娘吳敏霞收穫第5枚奧運會跳水金牌。

  裏約當地時間7日,吳敏霞搭檔施廷懋奪得跳水女子雙人3米板冠軍,以5枚奧運金牌數成為中國軍團的新科奧運多金王,這也是這位31歲的上海名將運動生涯的最後一跳,這位連續4屆奧運衛冕的老將説,“我的比賽結束了,我的跳水結束了”。

當地時間8月7日,在裏約奧運會女子雙人三米板決賽中,中國選手吳敏霞/施廷懋一路領先,無懸念奪得桂冠。這是吳敏霞在奧運會跳水項目上的個人第五金,而5金1銀1銅的成績也讓她超越了薩烏丁、伏明霞、郭晶晶等名將,成為奧運會跳水項目第一人,為自己的跳水生涯畫上圓滿句號。圖為吳敏霞(右)和施廷懋擊掌。<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p  align=

  當地時間8月7日,在裏約奧運會女子雙人三米板決賽中,中國選手吳敏霞/施廷懋一路領先,無懸念奪得桂冠。圖為吳敏霞(右)和施廷懋擊掌。中新網記者 杜洋 攝

  四次出征奧運、五度折桂的吳敏霞1985年出生在上海徐家匯龍華路的一個普通家庭。小時候,喜歡水的她經常光著腳跳到水坑裏玩水,一天要玩好幾次,樂此不疲。

  6歲時,上海少體校的袁連英教練來到吳敏霞所在的龍華幼兒園選苗子,吳敏霞讓教練眼前一亮,當時舞蹈班的老師也挑中了吳敏霞。吳敏霞的父母最後權衡再三,替女兒選擇了跳水,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上海游泳館離家更近一些。

  1998年,吳敏霞入選中國國家隊。而後便開始與郭晶晶、何姿以及施廷懋三任搭檔、四屆奧運、五枚金牌的亮眼職業生涯。

資料圖:奧運會、世錦賽冠軍吳敏霞做客<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中新網</a>訪談節目,與網友分享了她金牌背後的低調與安靜。訪談中吳敏霞坦言,到了自己這個年齡,退役已經進入了倒計時。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中新網</a>記者 李卿 攝

  資料圖:奧運會、世錦賽冠軍吳敏霞做客中新網訪談節目,與網友分享了她金牌背後的低調與安靜。訪談中吳敏霞坦言,到了自己這個年齡,退役已經進入了倒計時。 中新網記者 李卿 攝

  但誠如吳敏霞在奪金後對媒體所説的,“對於我而言,這些年的堅持真的太不容易,我真的累了”。

  “我身上大概已經沒地方能再增加新的傷病了,能做的只有盡可能把傷病控制好。”從2004年帶著腰傷登上雅典奧運會冠軍領獎臺開始,與傷病作戰已經成為了吳敏霞訓練生活的日常,她甚至會自嘲道,“每天都在和傷病鬥爭,訓練的日子還真是過得充實啊!”

  在跳水隊中,吳敏霞一直是訓練到最晚的那位。為了減少傷病帶來的負面影響,並且緩解高強度訓練後的肌肉反應,每天訓練結束後,她還要接受2個小時的理療,等回到房間洗漱完常常已是深夜。可以説,跳水幾乎佔據了她的全部生活。

圖為吳敏霞(右)和施廷懋。<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p  align=

  圖為吳敏霞(右)和施廷懋。中新網記者 杜洋 攝

  但即使小心翼翼,傷病困擾終究還是無法避免。就在今年3月,吳敏霞在訓練中意外磕到跳板,導致脛骨處劃開一道10釐米長的傷口。由於在一週的時間內不能下水,吳敏霞不得不暫停系統訓練。

  那段時間,吳敏霞的內心其實比誰都焦急,傷還沒徹底恢復的時候就多次向教練組請戰,希望能在接下來的比賽中趕快復出。在大家苦口婆心的勸説下,她才老老實實地歇了一段日子。

  兵發裏約之前的封閉集訓,腰部老傷又來“添亂”,讓她一度中斷了當天的訓練,“畢竟都是老傷,一旦關節有些反應或肌肉有些緊,翻騰起來小關節晃動就會壓到神經,很疼。”

  吳敏霞與傷病作戰,年輕的搭檔施庭懋也看在眼裏,“看霞姐在訓練場帶著傷病堅持的時候,其實心裏有一種很心疼她的感覺。”

  “有時候,覺得傷病像個老朋友。”面對身邊人對於傷情的擔憂,吳敏霞反而會送上勸慰:“能練啥就練啥,腿磕成那樣都經歷過了,沒事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傷病和體能都是比較大的挑戰。但時間不能倒退,只能告訴自己勇敢面對!”

  資料圖:2012年倫敦奧運會女子三米跳板決賽,中國選手吳敏霞此役發揮出色,以414分的成績摘得首枚各項項目奧運冠軍。圖為吳敏霞(右)與何姿。記者 廖攀 攝

  其實,在圓夢倫敦之後,吳敏霞本可以選擇激流勇退,告別與傷病鬥爭、與枯燥訓練相伴的日子。但幾經思考與掙扎,她最終還是將裏約奧運會列入自己的人生計劃,把“挑戰極限”定為運動生涯的終極目標。

  “2008年奧運會後,我就覺得自己不行了,傷病特別多,非常困難。2009年全運會狀態有所恢復,加上心中還有單人項目奧運冠軍的目標,於是又拼到了2012年。”

  回顧心路歷程,吳敏霞坦言,“倫敦奧運會比完後,自己並沒想過還能堅持到裏約,只是想先緩衝一下,再看接下來的情況。2014年,我覺得還想再去挑戰一下,畢竟到這個年齡,中國跳水運動員還沒有站上過奧運舞臺,我覺得自己有機會去突破一下,就説出了‘想去裏約’的目標。”

  “一路走來,真的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遇到特別疲勞的時候,我有想過放棄。有時候我也會問自己,這麼堅持是為了什麼,也會帶著很多的問號。在困難面前是需要勇氣的,而勇氣不是不害怕,而是知道害怕,但還要勇往直前。想想這麼多年都頂過來了,如果放棄,就浪費了自己這幾年拼下來的成果。”她説。

圖為吳敏霞(右)和施廷懋站上領獎臺。<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p  align=

  圖為吳敏霞(右)和施廷懋站上領獎臺。中新網記者 杜洋 攝

  吳敏霞説,選擇是自己做的,既然做了這個決定,就必須有勇氣、有毅力,堅持向著夢想走下去。也正是憑著這份不懈的堅持,這位天生在身體條件上不佔優勢,甚至一度被認定“不適合當運動員”的上海姑娘,再一次在奧運賽場書寫屬於自己的歷史。

  “對我而言,選擇成為運動員已是奇跡。能夠站上領獎臺,是人生的一種突破。而連續四次站上奧運賽場,更是挑戰極限,挑戰自我。”堅守摯愛的事業,成為更好的自己,吳敏霞不在乎別人的目光,只想走好自己想走的路,“做好過程,不留遺憾,始終相信,付出會有好的回報。”(鄭瑩瑩 馬化宇)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