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改革調研行】“兩權”抵押融資 激發農村新動力

2016年08月07日 14:52:44  來源:央視網
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鳳陽縣小崗村主持召開的農村改革座談會上指出:解決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根本靠深化改革。當前,我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正在日益深入。今年以來,用承包經營權抵押或農民住房財産權抵押,以獲得貸款的試點正在全國300多個縣陸續展開,為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新動力。

  眼下正值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在江蘇省金湖縣,臨近中午,卻有一群人頂著烈日在田間地頭轉。

  正在向銀行信貸員介紹情況的,是當地一家果蔬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顧仕舉。由於看好農業生産前景,他去年回鄉流轉了500畝土地,搞起了高效農業。前幾天,感到資金不足的他,剛剛向銀行提出,想用流轉來的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沒想到信貸員很快就過來了。

  金湖農商行工作人員:上次你貸款的時候把這個材料提供給我們了,現在我們到這邊現場跟你核對一下。

  對大棚、苗木等進行評估後,銀行同意給他貸款320萬元。三個工作日就可以批下來。在江蘇,目前已有24萬畝土地的經營權被抵押,累計發放貸款3.45億元。

  淮安銀監分局副局長 談政:過去農民想獲得貸款,只有通過找人擔保,或者拿自身的財産進行抵押,把這個土地承包經營權作為一個抵押物,大大提高了農民貸款的獲得性。

  上世紀80年代,我國建立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離,一權變兩權,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産效率。黨的十八大以來,土地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將承包經營權又分為經營權和承包權,兩權變三權。所有權歸集體,承包權歸原農戶,經營權則可以流轉。隨著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構建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政策體系、制度框架不斷明晰。為增加農業生産中規模化經營的資金投入,去年國家又出臺政策,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産權抵押貸款試點。

  江蘇省委農工辦副主任 王巨祥:它改變了人們的思想觀點,激活了農村的這個沉睡的資産和資源。另一方面,它的確緩解了經營大戶,在農業生産上面的一個資金難的問題。

  土地經營權可以抵押貸款,農民住房也可以抵押貸,農民貸款更容易了。但是,農業生産一旦出現風險怎麼辦?更多的改革措施也在跟進。不少試點地區由財政設立專門的風險補償基金。一旦“兩權”抵押貸款出現農民違約,就由基金先行償付,然後再追償欠款。

  農業銀行江蘇省分行副行長 李平:政府的風險補償基金加“兩權”抵押,相對保障就大了。在我們所有的農戶的涉農貸款這一塊,“兩權”抵押貸款産品是應該發展得最快的。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提出的“探索農村承包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産權可抵押”的改革方向,正在有序推進。農業部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有5.6億多畝土地完成了確權,也就是經過測量、審核、登記等程式明確了土地歸屬。確權後,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承包土地流轉了出去,每年新增流轉面積4000多萬畝。土地,這個曾經的單一生産要素,正在變成資本,發揮更多更強的力量,推動農民增收、農業轉型發展。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