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紅色土地上書寫脫貧優異答卷

2016年07月28日 21:59:20  來源:《中國改革報》
字號:    

  “2017年年底要脫貧摘帽!”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新“趕考”中,河北省平山縣以此為“考題”,舉全縣之力,在紅色土地上奮力書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優異答卷。

  平山縣一直把消除貧困、改善民生作為不懈追求,到去年年底全縣脫貧5.4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1%下降到9.1%。

  立好題:精準識別找準“窮根子”

  夏日的太行山,滿眼蔥蘢,青翠欲滴,而青山綠水間至今仍生活著被殘疾、意外、病患、生存環境等困擾的貧困人口。記者了解到,他們大多分佈在資源匱乏、條件落後的西部深山區,這是全縣脫貧攻堅中最難啃的“硬骨頭”。

  “要儘快把貧困村、貧困戶這個短板補齊,必須確保貧困群眾不掉隊。”西柏坡管理局黨工委書記、平山縣委書記李旭陽説,要摘掉貧困帽,率先在全省脫貧出列,必須要解決好“扶持誰”的問題,找準“窮根子”,才能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工、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

  如何做到精準識別,平山縣給貧困戶建立檔案,將難於衡量的農民收入,變成看得見、摸得著、令人服的可衡量指標。

  據介紹,平山縣實施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回頭看”,結合實際,將住房、機動車、勞動力狀況等16類條件列為精準識別貧困人口的“定盤星”,對原有貧困戶進行再甄別。

  “原來全村有45戶貧困戶,回頭看時最終確定了24戶,減少了近一半兒!”北冶鄉趙家溝村會計趙顯峰説,按照縣裏的規定,在“回頭看”過程中,縣鄉村三級幹部共同入戶調查,把農戶的情況清單化,並逐一評審、把關,然後再進行公示,堵嚴“人情卡”“關係卡”。據統計,通過精準調查,全縣共否決不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3萬多人。

  “我縣建立了縣、鄉、村三級聯網的貧困資訊大數據平臺,逐戶分析致貧原因,實施脫貧銷貧和返貧掛號動態管理,提高了脫貧攻堅的針對性。”平山縣扶貧辦主任秘書明指著《平山縣建檔立卡貧困村分佈圖》上的一顆顆代表著貧困村的紅星介紹,全縣2015年年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01萬,涉及21個鄉鎮260個貧困村,佔整個石家莊市貧困村數量的一半以上。

[責任編輯:朱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