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唐山,一座永遠不會趴下的城市

2016年07月28日 21:58:41  來源:e觀滄海微信公眾號
字號:    

  “百年城市建設夷為墟土,二十四萬城鄉居民歿于瓦礫,十六萬多人頓成傷殘,七千多家庭斷門絕煙……”1976年7月28日淩晨的大地震,徹底改變了唐山的命運,西方媒體甚至斷言,唐山將從地球上被“抹掉”。然而,在過去的40年間,唐山用事實證明,鳳凰之城不會趴下,只會涅槃重生!

  回顧唐山的重生和崛起之路,我們不難發現這座城市的堅強、勇敢和不屈不撓。40年來,“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在救災、重建、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奔騰、激蕩和昇華,這成為了唐山人最寶貴的收穫和財富,也成為了唐山再次崛起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唐山重生,離不開祖國這個堅強的後盾。1906年美國舊金山發生7.8級地震,恢復建設用了30年,1923年日本發生7.9級地震,震後復建用了20年,而唐山完成恢復建設,僅僅用了10年時間。唐山速度的背後,是夜以繼日的建設,是無數人的默默付出,但是除此之外,更體現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更因為有祖國這個強大的後盾。據《唐山市誌》記載,在黨中央、國務院和河北省的支援下,從震後至1986年末,外地援唐單位總人數達11萬多人,竣工房屋建築面積1056萬平方米,佔唐山市恢復建設竣工面積的50.9%。如果沒有來自四面八方的援助,如果沒有祖國的強力支援,唐山或許依然能夠重生,但是重生的速度肯定不會這麼快。

  唐山重生,離不開唐山人民的眾志成城。在廢墟之上,建設一個新唐山,既是黨和政府的號召,更是震後倖存者的集體意志。來自四面八方的支援,扶著唐山“站了起來”,但是接下來的路還需要唐山人自己走。唐山人民沒有被天災嚇倒,正是因為經歷了災難和浩劫,這座城市更懂得了團結的力量,唐山人戰天鬥地、不屈不撓的精神被無限激發。重建家園時,大家互讓一碗水,分吃一塊餅乾,患難與共,相濡以沫;災後發展中,大家擰成一股繩,抱成一個團,迎難而上,爬坡過坎……正是因為有著這股子不服輸的勁兒,正是因為有了堅不可摧的唐山力量,唐山才會在浴火之後依然頑強重生!

  唐山重生,離不開一顆顆勇往直前的心。大地震帶給唐山的,不只是建築的損毀和坍塌,更有心靈上的創傷和悲痛。那麼多鮮活的生命沒了,那麼多人失去了親人,那麼多的痛和淚積聚,你可以想像這座城市的悲傷程度。然而,英雄的唐山人民,沒有在悲傷中一蹶不振,他們人人都有一顆勇敢的心,即便是強忍著悲傷和淚水,也要堅持向前看、向著未來看。於是我們看到,在經濟發展起步晚于全國10年的情況下,唐山始終卯著勁趕和超,不僅發展速度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從2004年起,經濟總量還一直居河北省各地市之首。這就是了不起的唐山和偉大的唐山人民!

  唐山重生,是因為這座城從來不曾忘記。40年之後的唐山,除了城中保留的幾處地震遺址和紀念場館,已經很難發現地震留下的痕跡,但是這座城市卻從來都沒有遺忘過去。大地震紀念墻上銘刻的24萬多罹難者的名字,地震遺址紀念公園裏盛開的鮮花,都是這個城市對逝者深深的紀念。不忘記,不是為了銘記傷痛,不是為了揭開傷疤,而是為了激勵不斷前行,這座城市經歷了毀滅之痛,今天依然能夠熠熠生輝,那麼還能有什麼是不可戰勝的呢!

  向海發展,吐納天下風雲,圓夢世園,推進生態立市。當經歷過地震之痛的唐山正越來越好,我們不只是欣慰一個新的唐山已經矗立人間,而是相信這座有著頑強生命力的城市,無論面對怎樣的困難和險阻都永遠不會趴下!

[責任編輯:朱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