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草根天才需要制度呵護

2016年07月27日 13:36:01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光明時評】

  使人才評價標準多樣化,並由此在現有教育體系裏為教師、學生拓展自由空間,讓那些具有各類稟賦的天才學生在標準化的教育裏能夠自由地長其所長,形成“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自由氛圍。

  近日,一則草根數學天才的報道傳播至世界。這名草根數學天才名叫余建春,平時從事物流工作,受浙江大學教授蔡天新邀請,參加了浙江大學數學系的討論課。在討論課上,余建春演繹了他的5個數學發現,其中有兩個是蔡天新覺得最有意義的:一組卡邁克爾數的判別準則和一系列高次同余式。獲知此事的美國密蘇裏大學研究卡邁克爾數的專家威廉姆班克斯在接受採訪時説:“如果余建春的推導是正確的,那將是卡邁克爾數領域一個激動人心的發現。”

  在現代教育制度的人才培養環境下,余建春的故事只能屬於另類。他的出現,讓人們不得不重新審視人才培養。

  33歲的余建春老家在河南,父母雙亡,現在杭州打工。如果不是特殊乃至“命定”的愛好,他的數學稟賦能否存在、存續甚至有所顯露就是一個問題。在中國,在無數像余建春那樣的打工者中,還會不會有擁有這樣或那樣稟賦的天才呢?如果再審視一下教育領域,像余建春這樣擁有特殊稟賦的人,能否得到發展的空間?

  上述問題實際是在問,如果條件允許,余建春在正常的教育過程中,會是一個標準意義上的好學生嗎?他能夠憑藉其稟賦成為“學霸”嗎?他能否通過現有的考試程式成為中國頂尖大學比如浙江大學的一名學生嗎?

  這並不是説要以個別具有特殊稟賦學生的特質為標準,來修改當下普惠性教育領域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考試程式,而是由余建春的故事來拓展教育的想像空間,使人才評價標準多樣化,並由此在現有教育體系裏為教師、學生拓展自由空間,讓那些具有各類稟賦的天才學生在標準化的教育裏能夠自由地長其所長,形成“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自由氛圍,從而避免那些具有某方面天賦的學生被標準化模式削其所長,其稟賦被壓制甚至消弭。

  也正是在此意義上,雖然余建春“只在數論的某個領域,比如卡邁克爾數上有造詣,其他數學知識還不夠完整”,雖然“他不能熟練地使用電腦,人際交往能力不足”,但是他得以與浙江大學數學與科學學院數論專業的三位博士生、一位博士後、一位副教授和一位教授同堂討論的事實,已經足以説明其才華的價值。

  現在,余建春依然和其他物流工人一樣,每天都在忙碌的挑揀和打包中度過。草根天才讓人感動佩服,也更需要有力的制度來保障他們的成長。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