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杭州94歲黨員憶周恩來:合影村民站中間總理站旁邊

2016年07月24日 07:01:5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杭州94歲黨員憶周恩來:合影村民站中間總理站旁邊

  中新網杭州7月23日電 (見習記者 陳麗莎)別致的農家小院被漫山遍野的茶園包圍,火紅的烈日與碧綠的茶樹相映成畫,是屬於眼下杭州梅家塢的美麗景觀。梅家塢作為著名的西湖龍井茶鄉,還與周恩來總理有著不解之緣。為慶祝建黨95週年,日前,梅家塢周總理紀念室修繕一新,迎來首批黨員、群眾和遊客。

  梅家塢位於杭州西湖五雲山麓,周恩來鍾情這裡,把這裡作為指導全國農村工作的聯繫點。

  從1957年至1963年,他先後五次陪同外賓或專程來到梅家塢視察工作和調查研究,踏遍茶山路,走訪社員家,與幹部談規劃,同百姓話民生,並把梅家塢介紹給外國朋友。

  梅家塢村副書記、周恩來紀念室負責人朱乃紅對記者説,早在1991年,梅家塢老百姓就自籌資金,將當年的接待室改建為周總理紀念室。2003年、2015年,當地政府又先後對周總理紀念室進行修繕,調整展陳,以此紀念周恩來總理對梅家塢的深情。

  據其介紹,梅家塢的茶農們現在用的電炒茶灶,就與周恩來總理息息相關。

  1957年4月26日上午,載著周恩來的汽車第一次駛進了梅家塢,打破了昔日僻村冷塢的沉寂。

  當日,周恩來陪同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伏羅希洛夫一行參觀炒茶工場。在熱鬧的加工場,茶農挽著袖子,雙手不停在鍋裏翻炒著茶葉。伏羅希洛夫很好奇:“炒茶為什麼不用機械而用這種原始的手工操作?”

  見其他人無法解答,周恩來立馬接過話茬説,龍井茶製作是一種藝術,要憑手工經驗,不能用機器代替,這樣才能保持茶的色香味不變。周恩來的回答使外賓們頻頻點頭。

  這時,周恩來看見給炒鍋燒火的茶農被火烤得滿頭大汗,心疼地轉身對社幹部説:“能不能改用電炒茶?”

  在周恩來的提示下,經過潛心研究,梅家塢在上世紀60年代就推出了電炒茶灶,並一直延續下來。

  記者在新修繕的梅家塢周總理紀念室裏看到一張1963年的黑白照片,是當年周恩來陪同錫蘭(今斯里蘭卡)總理班達拉奈剋夫人在梅家塢留下的合影。現已年過九旬的陳午雲,也在合影之列,成為當年接待過周恩來的所有梅家塢人中,為數不多還健在的一位。

  曾任梅家塢村婦女主任、生産大隊副隊長、支部書記,浙江省第五、六屆人大代表的陳午雲,視這張闔影若珍寶。

  半個世紀過去,對記者説起自己對周恩來的最深印象,94歲的陳午雲仍記憶猶新:慈祥、謙遜、親近百姓,“笑瞇瞇的樣子看起來和藹可親。”

  在每次調研中,周恩來總是走在最邊上,把路讓給別人。1963年1月6日,周恩來陪同班達拉奈剋夫人來到梅家塢,走進接待室,他也讓梅家塢村大隊幹部坐在中間,自己坐在旁邊,聽村書記介紹村裏情況。

  在該次離開梅家塢之前,周恩來、班達拉奈剋夫人與外賓、梅家塢合作社幹部們作了合影留念。照片裏,周恩來面帶微笑站在旁邊,而把中間的位置讓給客人和村民。陳午雲指著照片,説自己就站在中間位置。

  除了珍貴的歷史記憶,如今的梅家塢也是現代旅遊勝地之一。朱乃紅告訴記者,現在每年來梅家塢的中外遊客達150萬人次左右,直接帶動了當地農家茶樓的蓬勃發展,從開始的幾家發展到了現在的160家。

  “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浙江省的“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杭州市園林綠化村”……小村子承載著不小的榮譽,梅家塢正在書寫新的歷史,而周恩來總理的精神也將繼續在這裡代代相傳,生生不息。(完)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