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我要去西藏

2016年07月18日 15:03:55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原標題:我要去西藏

  一週以後,曹森皓就要奔赴拉薩了。對22歲的他來説,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將從那裏開始。作為拉薩市人才引進項目的第一批大學生,他將和90多名同學一起從北京出發去拉薩鄉鎮基層當公務員。

  3個月前的一份拉薩市人才引進項目協議,改變了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歷史學專業本科畢業生曹森皓的人生軌跡。儘管做學問和做公務員是他的兩大人生志向,但這一決定還是來得太突然。今年4月之前,曹森皓和女友一直忙著準備出國深造,目標是到英國繼續讀歷史。沒想到短短半個月,曹森皓作出了一個重大的人生選擇。

  “相信自己能很快融入那裏的生活”

  什麼能支撐一個人在那麼艱苦的地方待5年?青春的激情,還是理想的光芒?“短短幾天旅遊得出的‘山好水好人好空氣好’,不足以支撐你在那裏待5年。該怎麼融入當地的生活?第一個面對的困難就是孤獨,該怎麼去克服這種孤獨,又該拿什麼來填充自己的內心?”

  對於即將去西藏工作5年,曹森皓一直在做最充分的思想準備。“對於可能遇到的困難我想得比較多,這不代表我是一個悲觀的人。”幾個月來,從沒去過西藏的他無數次告訴自己,去西藏工作,不是背個包去青春暢想,不是去藍天白雲下做校園夢,那裏畢竟是邊疆,對好吃好喝玩著遊戲長大的一代人來説,到了那兒落差一下子就出來了。

  “和在大學校園不一樣,有室友陪伴,到時候分下去,一個人住一個房間,環境陌生,語言不通,如果不能真正融入當地生活,時間長了就會崩潰。”曹森皓心裏很清楚,必須提前做好各種準備,這是一次挑戰。“‘沒有很大的勇氣你不敢去,沒有大智慧你不能去。’老師對我説,不管遇到什麼情況永遠不要害怕,人一定要有希望,永遠對自己抱有信心”。

  在中央民族大學讀書4年,對曹森皓決定去西藏影響很大,“在我們學校學生中,56個民族都有,大部分都是少數民族,幾乎每天都過節。在這裡生活學習4年,你對‘民族’兩個字會有更深的理解,會對‘56個民族是一家’的説法有更多的思考,這肯定會影響到我今後的工作方式。”曹森皓有個室友就是藏族同學,曹森皓通過他了解了不少西藏的習俗,“感觸最深的是他們對於信仰的執著”。

  “網路資訊時代了,物質上沒什麼可準備的,準備主要是精神上的。”為了準備西藏之行,曹森皓專門看了五六本和西藏有關的中外名家著作,惡補了一下西藏的歷史、文化、宗教。“要去首先就要了解那塊土地和生活在那裏的人,我要融入那裏”。

  “大學裏我學過藏族史,我願意了解那裏的人,願意也相信自己能很快融入那裏的生活。”曹森皓説。

  “我是學歷史學的,但這次去西藏,我會從人類學、民族學方面做一些社會調查,有意識地把自己的知識體系往外延。現在學科交叉很厲害,從這一點上看,這次走訪基層可以幫助自己完善現有的知識體系。”曹森皓説。

  “年輕人就是要多吃點苦”

  2011年夏天,中國扶貧開發協會會長胡富國收到海南省一位名叫曹森皓的高二學生寫的感謝信,信中説協會幫助自己的貧困同學解決了家庭困難,他代表同學對胡富國及中國扶貧開發協會表示由衷的感謝。

  “父親重病住院期間爺爺去世,奶奶又不慎摔斷胯骨和腿骨,這個有3個孩子的農村家庭背上了沉重的債務,這位同學自己又得了心臟病要做手術。學校及同學對她進行了捐贈,但只是杯水車薪。”當時,身為班長的曹森皓想到了中國扶貧開發協會,於是寫了一封求援信,懇請協會伸出援手,救助這個特困家庭。實地調查之後,中國扶貧開發協會委託學校將10萬元資助款轉交這位同學的家人。這10萬元救了同學一家,奶奶的身體得到了恢復,父親的病得到了治療,她也有條件完成手術繼續學業。

  這是曹森皓第一次通過自己的努力,借助社會力量給困境中的人送去希望。

  和大多數90後一樣,第一次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曹森皓知道自己最缺乏的就是實戰經驗。身為“學霸”,曹森皓自稱“在學校學問做得還可以”,臨近畢業,導師建議他出國讀研,出去看一看。在導師的期待中,曹森皓應該成為一名優秀的學者。曹森皓同時又是一名出色的學生幹部,高中時就是預備黨員,現在是學校本科生的黨支部書記,黨務工作做了3年。學校覺得他去西藏基層鍛鍊是個難得的機會,而導師覺得以他的學業現狀,今後做學問是塊好料。幾番思想鬥爭之後,曹森皓最終選擇了去西藏。

  曹森皓的老家在山西大同,對於他的選擇,父母都顯得很開明。聽説兒子有去西藏工作的打算,身為公務員的父親建議他去請教爺爺,沒想到爺爺成了曹森皓去西藏的最堅定的支援者。老人激動得一晚上沒睡覺,送給孫子幾個字:吃大苦、立大志、乾大事、成大器。爺爺的理由是,學業深造今後還有機會,“我覺得你現在最缺乏的是實踐”。

  “爺爺是一名老黨員,對我一直很嚴厲,總是告誡我要有大胸懷,年輕人就是要多吃點苦。”曹森皓的成長深受爺爺的影響。對於即將開始的公務員工作,爺爺告訴他到基層工作要先交朋友,要先有感情,“信任兩個字是建立在感情基礎上的,沒有感情,人家遇到困難不會來找你,你有政策也想不到人家,政策落實不下去不就白制定了嗎?”

  第一次去西藏,高原環境是很多人躲不開的一個難題。

  “我雖然沒有去過西藏,但我去過玉龍雪山,最高處到過海拔4700米,沒有任何高原反應。”曹森皓顯得很樂觀。

  “除了高原環境還能艱苦到哪去,不缺吃不缺穿的。”為了安慰媽媽,曹森皓一週最少給家裏打兩個電話,還把拉薩當地安排好的住房照片給媽媽看,想讓她放心,沒想到媽媽看後更著急了:“怎麼沒看見暖氣啊?”

  獨生兒子要遠行,媽媽沒有當著兒子的面落過淚,只是一次次問他是否確定要走,做好準備了嗎,可是在和丈夫的電話裏卻幾次哽咽。

  “既然選擇了去西藏,就要珍惜和西藏的緣分”

  去西藏,原定的坐火車改成了乘飛機,隨身的行李也必須“減肥”,除了高原生活離不開的羽絨服、防曬霜,對曹森皓來説,最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就是書了。

  無論多忙,曹森皓每天都給自己留出兩三個小時的讀書時間,大學4年就是這麼過來的,“一開始是有意識地規定自己這麼去做,後來慢慢就成了習慣,現在3天不看書就會有罪惡感”。

  和一些電子産品武裝到牙齒的90後不同,曹森皓更喜歡紙質書,因為歷史書籍經常是繁體豎版的,用電子書閱讀器看很容易眼花錯行,另外就是看紙質書可以隨時在上面做筆記,這更符合他的閱讀習慣。“在電子書上做筆記沒感覺。”曹森皓説。

  在中央民族大學的寢室裏,拉開簾子,幾百本書密密麻麻堆在曹森皓的床舖上,大部分是經史,也有應用類、經濟類,這些和他同床共寢了4年的寶貝後來被主人細心地編進了個人書目,一共297本。畢業時,有4本借出去的被同樣嗜書如命的同寢室哥們兒先斬後奏寄回了雲南,至今説起來曹森皓還“耿耿於懷”。

  “現在的西藏是什麼樣子的,和歷史記載相比發生了哪些變化?我知道西藏的歷史,但不知道現在的西藏什麼樣。”曹森皓説。

  作出去西藏的決定時,導師告訴他,看世界一定要看最真實的世界,最真實的世界是在讀書和做學問中求來的,今後不管做公務員還是做學問,永遠都要抱著求真的態度去追求一個真實的世界和真實的自己,這樣活得才不會糊塗。

  曹森皓説,這次去西藏,他給自己設定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求真,用學術追求去充實自己的精神家園。

  從山西到海南上高中,從吃饅頭到吃大米,曹森皓説自己超強的生活適應能力已經被實踐檢驗過了,“吃穿都沒要求,很隨意,同學們都説我特別摳,不要説衣服,連穿得鬆鬆垮垮的襪子也捨不得換掉”。

  高原生活即將開啟,西藏大學半個月,自治區黨校3個月,一共3個半月的培訓之後,曹森皓將和此次拉薩市人才引進項目北京同去的90多名同學一起,被分配到基層鄉鎮工作。

  和很多同學不一樣,畢業典禮上曹森皓並沒有那麼多的傷感,在他看來,畢業也不意味著從此天各一方,只要懂得珍惜,一切都不會失去。曹森皓常説自己很幸運,生活中一直珍惜和每一個人的緣分,“這次也一樣,既然選擇了去西藏,就要珍惜和西藏的緣分”。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