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習近平指出我國制度的先進性

2016年07月17日 14:50:35  來源:學習中國
字號:    

  中國為什麼能夠創造出讓全世界驚嘆不已的發展奇跡、穩定奇跡?很關鍵的一點,就是我們擁有先進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7月1日,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習近平指出我國制度的先進性

圖為:2016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5週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一、具有鮮明中國特色

  “人間正道是滄桑”,在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漫漫征途中,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艱難曲折的探索所形成的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和基本社會制度等都有著中國自己的特色。中國實行一黨領導的國家治理體制,在現行憲法體制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自治制度成為中國的基本制度,它們是基於中國特定歷史現實而形成的符合中國國情的制度。習近平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各方面體制機制等具體制度有機結合起來,堅持把國家層面民主制度同基層民主制度有機結合起來,堅持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結合起來,符合我國國情,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習近平強調:“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建立起來的。不忘本來才能開闢未來,善於傳承才能更好創新。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民族能夠依靠否定、割斷自身的文化傳統,照搬外來制度而走向復興。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源泉。五千年的中華文化代代相傳、生生不息,蘊含著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豐富內涵;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理政經驗,其中既有昇平之世社會發展進步的成功經驗,也有衰亂之世社會動蕩不安的深刻教訓。我們既要從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中吸取制度精華,又要從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傳承中總結中國道路的歷史探索,也要從歷史上治國理政實踐中總結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經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建立起來的。鄧小平同志指出:“中國搞現代化,只能靠社會主義,不能靠資本主義。歷史上有人想在中國搞資本主義,總是行不通。我們搞社會主義雖然犯過錯誤,但總的説來,改變了中國的面貌。”回顧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的發展,我們可以進一步體會到這一論述的深刻含義。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為了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挽救民族危亡,進行了可歌可泣的鬥爭,其中的幾次鬥爭曾試圖使中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但最終都失敗了。歷史證明,在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根本行不通。1919年,中國爆發了五四運動。當時的中國正處在社會大變動的年代,各種社會思潮包括進步的、保守的、反動的應有盡有。中國的先進分子為了救中國,從各種各樣的主義中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社會主義制度。“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這是中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歷史選擇。有了這個選擇,在中國工人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相結合的基礎上,1921年中國共産黨成立了。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經過28年浴血奮戰,終於在1949年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雄辯地説明,只有社會主義制度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才能發展中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建立起來的。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東方大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是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只能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對創建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作出了重大貢獻。一方面,借鑒蘇聯的一些做法,如生産資料公有制、按勞分配、計劃經濟等;另一方面,獨創一些適合中國國情的做法,如人民民主專政、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等。實踐證明,凡是結合實踐創新的,都是適合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在偉大的改革實踐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逐步走向成熟。鄧小平同志在1982年黨的十二大的開幕詞裏,首次鮮明地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命題。從此,中國共産黨人以解放思想為先導,銳意進取、奮力開拓,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使其更加穩固成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建立起來的。改革開放,“改”出了一個更加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全黨和全國的工作重點已由階級鬥爭為綱轉變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生産資料所有制已由過去的“一大二公三純”、公有制一統天下,改變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經濟體制已由高度集中統一的計劃經濟體制轉變為市場經濟體制;社會開放程度已由封閉和墨守陳規的社會轉變為對外開放、融入世界和全面進行改革、越來越活躍的社會;價值取向已由過分強調為國家、為人類作貢獻,轉變為強調改善人民生活,以民為本。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中國的快速發展和巨大進步,充分説明瞭改革開放的路線是正確的,充分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生命力。習近平指出:“我們要建設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麼主義。歷史沒有終結,也不可能被終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不是好,要看事實,要看中國人民的判斷,而不是看那些戴著有色眼鏡的人的主觀臆斷。”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