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社會制度的中國方案”的內涵釋義

2016年07月11日 11:12:5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首次提到“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完全有信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中國方案”這一概念,早在2014年3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德國科爾伯基金會發表演講時就曾提出:“我們將從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大義出發,貢獻處理當代國際關係的中國智慧,貢獻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為人類社會應對21世紀的各種挑戰作出自己的貢獻。”“中國方案”最早提出主要是運用在外交領域,表達中國作為大國的國際責任和使命擔當,傳遞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貢獻中國智慧與中國力量的意願。而以“社會制度的中國方案”的提法尚為首次,該提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認真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積極探索治國理政新實踐的凝練和升華。

  “社會制度的中國方案”的重要意義

  全球化國際背景下,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如何在社會主義建設與改革的歷史進程中實現戰略選擇,逐步實現現代化,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發展戰略和治理模式?這一命題成為國際社會廣泛議論的焦點和熱點。針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迅速提升的“中國現象”,海內外各界從不同的視角試圖進行成果總結和歸納提煉,在此之前有“北京共識”、“中國模式”等提法為思想理論界所關切和商討。但上述對中國發展經驗的概括存在定義模糊等缺憾或不足,而“社會制度的中國方案”這一提出則更為生動、全面、客觀地闡釋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時代價值與世界意義。

  “社會制度的中國方案”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建設與改革的不同歷史時期,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始終將科學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而制定的符合中國國情和中國發展的方案,賦予其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社會主義色彩。因此,“社會制度的中國方案”是具有中國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案;是一個後發國家逐步走向現代化,並能為那些探索現代化之路的國家提供經驗借鑒和現實啟示的發展方案;是一個曾經被西方列強欺淩宰割的東方大國追求國家富強、民族強盛、人民幸福的復興方案;是一個區別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傳統發展模式的體現中國智慧的創新方案。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