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貴州:綠水青山如何變成金山銀山

2016年07月11日 09:41:11  來源:新浪部落格
字號: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近日到貴州走了一圈,看了一些新發展。剛離開貴州,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便到貴陽出席“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6年會”。雖然我的貴州之行與這個論壇年會沒啥關係,但是,關注生態,綠色發展,的確是貴州近年來的重點。生態環境與發展的關係,不僅是中國的大事,也是世界的難題。因此,貴州在這個領域能否探索出一條新路,的確具有很深遠的意義。

  貴州地處中國西南內陸,面積17.6萬多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人口3500多萬,少數民族眾多,2015年每人平均GDP接近3萬元人民幣。貴州歷史悠久,文化形態豐富。“黔驢技窮”這個成語讓貴州背了很多年的黑鍋,因為那個驢並不是貴州的驢,而是外地好事者運到貴州的驢。但事實上,這個古代成語也暗含了古時候因為交通不便,貴州與外界缺乏溝通、交流的情形。貴州多山,山地丘陵面積超過90%,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説,每人平均耕地0.7畝左右,發展農業有著先天的局限。貴州礦産資源豐富,很多已探明的礦産儲藏量位於全國前列,例如貴州的煤炭儲量列全國第五,煤種齊全、品質優良,有“江南煤海”之稱;貴州的磷礦儲量佔全國的40%以上,重晶石儲量佔全國的三分之一……,但是,礦業開發容易破壞生態。近年來,貴州的經濟保持兩位數增長,僅次於重慶。那麼,在生態環境已成為萬眾矚目熱點話題時,貴州是如何做到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

  貴州近年來逐步關停了一批礦山,已關停和計劃關停的礦山總數超過2000家,例如所有年産15萬噸以下的煤礦全部關停,使得貴州的煤礦數量減少了一半。這一做法肯定會影響經濟,因此就需要其他經濟方式來彌補。貴州的第二個重要舉措是,發展大數據産業,並且已經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果,受到中央政府的肯定。但這不是我想説的重點,畢竟貴州的城市化率還不到50%,與全國平均水準還有差距,農民還佔大多數,其中有相當多農民還沒有脫貧,還是扶貧對象。發展工業容易集中脫貧,但在發展與保護的權衡之中,如何讓分散的農民能夠致富,的確是個新問題。

  貴州的地貌景觀和文化形態都很豐富,發展旅遊是必然選擇之一。近年來,伴隨著全國交通的飛躍式發展,高速公路、高鐵深入到貴州各地,貴州因此獲得一個新的身份——世界橋梁博物館。快捷便利的交通為貴州的旅遊帶來了大發展的機遇。旅遊經濟雖然符合生態環保的要求,畢竟比較單一,而且,旅遊資源的分佈並不均衡,對於大面積提高農民的收入,全面改善廣大農民的生活條件還是有力不從心之處。因此,貴州的生態發展還需要立足本地資源條件,尋找新的增長點。

  貴州過去因為交通不便,較好地保留了自然生態。很多傳統生産方式甚至體現了令現代人驚訝的生態意識,例如在水稻田裏的“稻鴨魚”共生迴圈方式;再如,貴州傳統生産的紙張,俗稱“貴紙”,原料採用竹葉和筍殼,廢物利用的程度相當高。這些都是在傳統農業經濟、手工業條件下,交通阻隔,小範圍內資源有限,就地取材、自給自足而産生的方式。換一個角度看,過去崇山峻嶺、千溝萬壑的自然阻隔所保留的良好生態,事實上等於貴州的先人給今天的貴州人存了一大筆錢,一大筆財富。這筆生態財富對於其他很多地方來説,已經是非常稀缺和羨慕的。今天,如何讓這筆財富不是一次性地消耗完,而是形成“錢生錢”的生態迴圈,以造福貴州本地和全中國乃至全世界,是在現代條件下需要重新考慮、重新探索的新課題。除了生態旅遊之外,發展現代化的生態農業,成為又一個選項。

  這次到貴州,經人介紹,邂逅省“茶辦”常務副主任胡繼承先生,我們一見如故,深夜邊喝茶邊聊天,使我對貴州的茶葉産業現狀和發展規劃有了更多的了解。生態農業涵蓋內容太多,這裡僅就我所知,説點貴州茶葉的事情。早在唐朝,陸羽就以讚賞的口吻記載了貴州的茶葉。歷史上西南方向的茶馬古道,有一部分也在貴州境內。前些年的一次考古發掘,在貴州境內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茶籽化石。由此可以確認,貴州是中國茶葉的原生地、原産地(之一?)。現在調查發現,貴州超過千年的古茶樹大量存在,超過500、300年的古茶樹更是不計其數。這些得益於古代交通不便而存留的茶葉資源極其寶貴,這也就是前文所説的貴州古代先人給後代留下的一筆巨大財富的一部分。

  貴州並不是中國唯一的産茶地區,但是,貴州茶葉近年來後來居上的勢頭明顯,優勢和劣勢並存。如何做好貴州茶葉這篇大文章,需要大手筆、大思路。不計野生茶樹,貴州目前有700多萬畝茶園,已成為我國最大的綠茶産出地,但卻鮮為人知。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不得不説是一種遺憾。我國以前的茶葉産地,多在富裕的東南地區,那裏有大批的本地消費人群,還有較為豐富的文化資源。因此,東南地區的茶葉往往因為附加了較大的文化價值而顯得高檔、高端,知名品牌也較多。這一點不得不説是貴州茶葉的劣勢。由於種種原因,東南地區的知名茶葉要擴大生産受到了局限,例如工業侵佔土地、人工成本提高等。於是,很多東南地區的知名茶葉都到貴州採購茶青原料。這一現象類似中國的企業給外國企業做貼牌加工。貴州茶葉雖然産量巨大,但因為缺乏文化附加值,過去只能在廉價勞動力基礎上,賺取低端利潤。當很多龍井用的都是貴州茶葉原料時,貴州茶葉不為人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事實上,這也是貴州以往茶葉發展的戰略步驟之一:先成為全國最大的原料供應商。如今,包括星巴克在內的國外企業所用的茶葉原料也來自貴州。其他例如吳裕泰這樣國內知名茶葉銷售連鎖企業也開始採購和銷售貴州茶葉。之所以如此,不得不提到貴州茶葉另一個突出的優勢。

  在東南部茶葉産區,由於歷史原因以及市場銷售的利潤追求,茶葉種植使用農藥和化肥的現象已成公開的秘密。當一個茶園每年的主要利潤都來自春天的那一批嫩芽,使用農藥確保嫩芽不受蟲害,使用化肥確保嫩芽肥壯,幾乎成為必然。而在貴州,得益於過去的交通不便、開發有限,大量丘陵坡地保持著良好的生態,沒有受到農藥和化肥的污染。在我國東南地區以及其他主要農業産區,長期使用農藥化肥,加上工業廢水的地下滲透,已經嚴重傷害了土地。要想恢復土地的生態和自然肥力,需要付出相當大的成本。例如,近日網上有一篇文章説,日本人在山東租了幾千畝土地,撂荒五年之後再種莊稼,才長出符合生態環保標準的農産品。而這種情況在貴州即便有,也不普遍,尤其是種植茶葉的丘陵、坡地,絕大多數情況都是任由茶葉自由生長。由於自然地理原因,貴州茶葉本身病蟲害就較少,即便有病蟲害,當地人也不用農藥。在貴州的每一個茶園都能看到插著很多黃色的牌子,其實,那就是非農藥方式的滅蟲。貴州茶葉要施肥,使用的也是生物肥。因此,貴州茶葉出口到歐洲,按照歐盟標準檢測,結果是:農藥殘留和重金屬“未檢出”。身為貴州茶葉的掌門人,胡繼承先生自豪地説:貴州茶葉是全世界最乾淨的茶。由此我們也能理解,為何我國東南地區的茶商和國外食品企業要到貴州採購茶葉原料。

  由於貴州茶葉缺乏品牌,缺乏文化優勢,因此,貴州茶葉發展的第一階段就是大量提供優質茶葉原料,目前已有700萬畝生態茶園,已實現了這個目標。下一步,貴州茶葉的發展戰略就是塑造自己的茶葉品牌。這個戰略幾乎可以看成是我國沿海地區外貿出口戰略的翻版。“中國製造”在經歷了無品牌的産業鏈低端生存後,如今也開始了塑造“中國品牌”的戰略。事實上,貴州茶葉要塑造自己的品牌,難度可能並不比“中國製造”形成自己的品牌要小。如果説“中國製造”的品牌戰略面對的是西方發達國家的品牌優勢和文化優勢,那麼,貴州的茶葉品牌不僅要面對英國、印度、斯里蘭卡、印尼、肯亞等外國茶葉品牌,還要面對浙茶、閩茶、粵茶、滇茶、皖茶、蘇茶等國內老品牌以及豫茶、川茶、湘茶、鄂茶等國內新品牌的競爭。對此,胡繼承先生表示充滿信心。

  信心之一是貴茶無可否認的品質優勢。貴州茶辦對於茶樹的品種研發、茶葉種植採集、茶葉生産工序等都有一整套制度。經常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檢,一旦發現有不合格的茶葉生産銷售者,貴州茶辦幾乎擁有一票否決的生殺大權,勒令停産整頓或徹底關停茶廠,在貴州茶辦的嚴厲監管下並不罕見。信心之二是當前國內茶葉品牌的現狀。如果説“立頓”之類外國茶葉還有全球品牌戰略,那麼,對於國內已有的茶葉品牌,我們幾乎看不到全國性的或者世界性的品牌戰略,很多都是自娛自樂,或者在故弄玄虛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即便是國內茶葉消費者,如果不把自己變成半個行家,在類似北京馬連道這樣的茶葉市場,你就很難輕鬆購買到價廉物美的放心茶。我的個人經驗是,與個別老闆成為朋友,他便會在品質和價格上説實話,然後在根據個人愛好加以選擇。茶葉行業的這一現狀,實際上只適合中高端小品種茶的銷售。對於中國這樣茶葉生産和消費大國來説,全國性乃至世界性茶葉品牌的缺乏,恰似中國作為陶瓷的祖師爺,在全中國和世界上同樣缺乏信任度高的品牌。國內有些茶葉“品牌”做的還不錯,例如西湖龍井、安溪鐵觀音,武夷岩茶、雲南普洱等。但嚴格來説它們都不算商業品牌,更多只是原産地標誌。因此,龍井、鐵觀音、岩茶、普洱等,都因為各種原因,在品質和價格上千差萬別。消費者購買這些茶葉,有時候就像在北京潘家園面對各種真假古董而無所適從。

  貴州由於已經有了700萬畝生態茶園,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優質茶葉原料生産基地,因而便具備了打造茶葉優質大眾品牌的基礎。目前,貴州茶葉主打“三綠一紅”四個品牌,即湄潭翠芽、綠寶石、都勻毛尖和遵義紅。塑造品牌的要求是生産完全標準化,品質統一,價格統一,以大眾消費為對象,未來希望進入全國乃至外國的超市。就像全球各種連鎖快餐、飲品、糕點企業,在全球任何角落、任何一家都能買到相同品質、相同價格的茶葉。要做到茶葉的大眾消費,還有一個問題需要重視。

  前幾年我去潮汕地區,當地一個“非遺”傳承人向我們一行介紹潮汕功夫茶。茶師折騰了半個小時,邊演示邊講解每道程式的文化含義。而我對這種假裝高深的“茶道文化”並沒多少興趣,只想快點品嘗茶葉的本質。面對功夫茶很小的小茶盅,一位同行者忍不住説:渴了,還要多久才能喝一口?這種將茶葉穿靴戴帽地賦予各種文化附加值的做法,其實來源於日本茶道。日本茶葉品質不佳,但是,故作高深、製造玄虛的日本茶道折騰程度比潮汕功夫茶還厲害。對於不了解茶葉的洋人來説,一、二個小時神神秘秘的裝神弄鬼,還那麼貴,一般人很難拆穿“皇帝的新衣”説,這茶不好喝。只能不懂裝懂地頻頻點頭附和那些繁瑣的茶道儀式,假裝自己與高雅文化融為了一體。中國由於“文化自信”還沒到那一步,茶道的冗長繁瑣還不及日本,但各地茶葉職業學校培訓的千篇一律的表演性茶道,不客氣地説,帶著不少俗氣,諸如“關公巡城”、“韓信點兵”之類無趣的文化描述哪都能聽到,對於茶葉本質毫無益處,遠離了茶葉大眾消費的根本。在這個問題上,我與胡繼承先生有著高度一致的看法。

  要塑造茶葉的大眾品牌,引領茶葉的大眾消費,其實也需要形成飲茶的大眾方式。那些假裝高深的“茶道文化”其實沒多大意義。胡繼承先生為貴州茶葉制定了很簡單的大眾飲茶法:1、不用洗茶;2、100度開水沖泡;3、茶葉快出水,茶水分離飲用。這三項簡單原則背後其實有著深厚的支撐。首先是貴州茶葉的品質。除了茶葉自然生長的生態環境要求外,貴州茶辦要求所有茶葉加工企業,茶青不能落地,加工區全封閉,工人必須穿防護服。其次,貴州茶辦反對單芽茶,主張一芽一葉或一芽兩葉。因為茶葉受歡迎的根本原因是它的自然成分。其他地區的茶葉即便拋開農藥、化肥的因素,強調單芽茶無非是外形上好看,而忽略了茶葉所必須的營養成分。貴州茶葉靠自然生長,在氣溫較低的高海拔山地,茶葉生長相對東南地區來説比較緩慢,使得茶葉蘊含的營養更豐富。這就好比南方炎熱地區生長迅速的二季稻不如寒冷的東北地區生長緩慢的一季稻好吃的道理一樣。至於有人説100度開水會破壞茶葉的營養成分,胡繼承先生反唇相譏説道:茶葉加工過程中要達到200度左右,如果這個説法成立,營養成分豈不早就破壞光了?有意思的是,“茶水分離”的飲用方法,經貴州省委書記陳敏爾的親自提倡,已幾乎普及到貴州的每一個農民那裏。但這些農民似乎沒有理解胡繼承先生主張茶水分離的另一個額外目的:剩餘的茶葉可以用來美容。胡繼承先生説,他自己的經歷是,用泡完的茶葉擦拭皮膚,消除或減輕了老年斑。我聽年輕姑娘介紹説,她用泡完的茶葉做面敷,洗手洗腳,效果很好(當然,我沒試過)。

  在標準化生産茶葉,形成茶葉的大眾化品牌的同時,貴州千差萬別的地貌,使得特殊的小品種茶也有較大的生存空間。我這次在貴州期間,也遇到了一位私人茶商,他有自己的茶園,生産了幾種自己擁有的小品牌茶葉,我覺得都很不錯。但同樣的茶葉,在他那裏的價格與轉手到北京馬連道的價格相差五、六倍之多。其中奧妙,大家自己領會。在全面注重環境生態的基礎上,政府主導茶葉大眾化品牌,私人企業從事個性化小品種茶葉,我覺得是一個不錯的組合方式。

  貴州茶葉可説的內容還有很多,在生態意識日益加強的今天乃至未來,貴州茶葉的異軍突起雖然可能遭遇國內茶葉界已有固化利益的阻礙,但它的發展勢頭難以阻擋。對於商業來説,我一直主張中國傳統的優勢商品,例如茶葉、陶瓷、絲綢、黃酒、白酒、藥材等,應該形成真正的世界性品牌,不僅擴大國內消費市場,也要佔領世界市場。具體來説,中國茶葉品牌在國際市場上不如英國、不如印度、不如肯亞等外國品牌的現象,無論如何都是極不正常的。我在貴州茶葉那裏看到了中國茶葉品牌重新佔據世界茶葉消費制高點的希望。雖然這一目標的實現還需要更多的努力,但是,我們要現在就開始做,要有這種自信。

  從更深層的意義上説,全球七十億多人都嚮往現代化的生活,但是,米國總統奧巴馬曾經説:中國人如果要享受像西方一樣的生活方式,地球資源不夠。對於奧巴馬的此番言論,我們首先應該加以道德譴責:難道中國人、亞洲人、非洲人不是人?就沒有資格享受現代化?其次,我們也確實應該意識到,發展現代化與保護環境生態的確是一對共生的矛盾體。西方其實走過了先污染後治理的階段,當然,西方的治理方式更多只是轉移容易污染的企業。中國13億人在數量上已與西方發達國家的人口總數相當,要在中國實現現代,環境生態問題必須面對。如果貴州能在保護生態與發展經濟的道路上摸索出一套新的方法,我們就會有充分的自信説:奧巴馬宣稱的西方那套現代化高消耗生活方式是錯的!問題不在於中國人能否像西方人一樣享受現代化,而在於西方必須改變他們的現代化生活方式,不再把西方人高消耗的現代化生活方式當成全世界的榜樣,而是應該放棄他們的方式,向中國學習,向貴州學習。西方如果依然以他們高消耗的現代生活方式為榮,那就是一個錯誤,一個人類的恥辱。真心希望貴州在這條道路上不斷探索,為人類解除發展與環境的相對立的緊箍咒做出貢獻。(劉仰)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