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北京5年內落實延遲退休政策 京津冀醫保將互認

2016年07月07日 08:58:07  來源:北京晨報
字號:    

  備受關注的漸進式延遲退休政策要在“十三五”時期逐步落實,各類參保人員的養老待遇將建立正常調整機制,醫保政策向大病和困難人群適度傾斜。本市“十三五”時期人力資源和社保保障規劃昨天公佈,未來五年,本市將推動國有企業負責人與職工之間形成合理的工資收入分配關係,促進職工特別是一線職工工資增長。此外,將以京津冀為突破口,完善醫療保險資訊系統,推進跨省異地安置退休人員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

  落實國家漸進式延退政策

  規劃:落實國家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和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進一步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市級統籌管理。

  解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此前表示,延遲退休方案已有雛形,今年將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按照人社部的設想,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時考慮“分步走”。首先小步慢走,漸進到位。每年推遲幾個月,經過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再達到法定退休的目標年齡。例如原本60歲退休的某職工,在政策實施後可能60歲零3個月退休;再過一年,“到點”職工則可能是60歲零6個月退休。

  連續23次提高企退養老金

  規劃:統籌建立兼顧各類參保人員的養老保障待遇正常調整機制,適度提高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和福利養老金水準。

  解讀:目前本市已建立了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正常調整機制。到2015年,已經是連續第23次提高企退養老金水準,平均養老金水準提高到了3355元/月。2016年本市企退養老金調整方案尚未發佈。但按照人社部要求,此次上調幅度定為6.5%,比近年來的調整幅度要低一些。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此前解釋稱,這個調整水準是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待遇調整的總體水準。  

  一線職工工資收入將增長

  規劃:推動國有企業負責人與職工之間形成合理的工資收入分配關係,促進職工特別是一線職工工資增長。

  解讀:本市將完善以最低工資標準、企業工資指導線、行業工資指導線、勞動力市場價位和行業人工成本為主要內容的企業工資分配宏觀調控體系,引導企業合理進行工資分配。對於城鄉就業困難人員,本市將探索綜合評價標準,指定職業指導員實施精細化就業援助;對高校畢業生,實施離校未就業促進計劃和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同時鼓勵他們到邊遠基層就業。

  推動京津冀醫保定點互認

  規劃:以京津冀為突破口,完善社會保險轉移接續資訊系統和業務流程,推動區域內醫療服務資源共建共用。

  解讀:剛剛公佈的“《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主要目標和任務分工方案”中提到,將以養老、醫療、失業保險為重點,推動實現京津冀三地社會保險關係轉移接續。推進建設京津冀社會保障一卡通。進一步完善基本醫療保險管理措施,推動京津冀醫療保險定點機構互認。

  ■其他亮點

  ●醫保向大病和困難人群傾斜

  未來五年,本市城鄉基本社會保險將實現應保盡保。醫療保險政策向大病和困難人群適度傾斜,完善失業、工傷以及生育保險待遇調整機制,健全各項社會保障待遇標準聯動調整機制,適度縮小不同群體之間差距。

  ●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完善醫療保險制度,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完善重特大疾病保障機制,健全職工大額醫療費用補助制度,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鼓勵發展補充醫療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積極參與護理保險試點。

  ●職稱評審調整外語電腦政策

  五年內,本市分類推進職稱制度改革,完善職稱層級設置,建立動態開放的職稱評價專業目錄,完善以品德、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的評價標準,調整職稱外語、電腦等政策要求。

  北京晨報記者 陳琳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