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海外專家學者:西藏的發展讓人驚嘆

2016年07月07日 08:30:35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有人手持經筒、口誦真言,有人三步一磕、五體投地,繞著大昭寺前來朝拜的信眾絡繹不絕……7月4日,來自全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國專家學者剛來到拉薩,就被這個壯觀的場面小小地“震撼”了一把。

  “每次來都會發現新的變化”

  “百聞不如一見!”“這次參觀收穫很大。”“西藏的發展讓人驚嘆!”在2016中國西藏發展論壇即將開幕之際,前來參會的外國專家學者代表來到西藏拉薩、山南等地,零距離接觸當地發展面貌。雖然行程只有短短三天時間,但已讓外國專家學者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每次來都會發現新的變化。”法國作家新力婭佈雷斯勒説,她此前來過西藏數次,但這次行程她仍有很多新的收穫,道路的建設、基礎設施的日漸完備,都讓她看到了西藏進步、發展的一面。

  “真實的西藏,是一個在不斷地變化發展著的西藏。”佈雷斯勒説,她之前看過的很多西方著作都把西藏描述得很遙遠、很難接近。為了一睹西藏的風采,2007年,她打起背包來到西藏,從拉薩一路旅行到日喀則。此後,2012年,她第二次到西藏,與西藏的僧人、醫生、農戶、非遺傳承人等都有過親密接觸,開始以獨立的視角觀察西藏。

  在佈雷斯勒看來,西方人在討論西藏問題的時候,總是習慣把它置於西方文化的視角,“這個視角非常狹隘。”佈雷斯勒説,西方人對西藏的印象常常是封閉的,而實際上,西藏這些年在促進經濟發展、解決藏族群眾就業、保護西藏文化等方面的成就都值得讚賞。佈雷斯勒表示,她接下來想做的,就是向自己的讀者介紹一個全面的西藏,包括西藏的哲學、醫學、文化等,讓西方人認識一個更真實、多樣的西藏。

  “西藏的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和傳播”

  荷蘭人吉姆斯圖普曼同樣對西藏不陌生。6年前,他曾在西藏旅行了4個月,最遠到達過日喀則市的樟木口岸。“這些年拉薩的城市規劃東延西擴,變化很大,我都有點認不出了。”走在拉薩人流如潮的八廓街上,斯圖普曼感嘆道,這裡比原來更衛生、更整潔了。

  “西藏近年的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是有關係的,特別是在公路建設方面,原來從拉薩出發需要六七個小時到達的地方,現在可能只要兩三個小時。”斯圖普曼認為,公路的修建使西藏地區的人員間往來變得更加容易。如今,他正在從事“一帶一路”的研究,這次來參加論壇,也正是為下一步的研究做準備。

  “天吶!”“是真的嗎?”在山南市桑耶寺參觀時,一尊尊古老的佛像、壁畫引起了墨西哥學者莉裏亞娜的強烈興趣。她難以相信,這座修建於1200年前的寺廟竟保存得如此完整漂亮。雖然是一名長期從事中國問題研究、説話帶著“京腔”的“中國通”,但莉裏亞娜坦承,她對西藏當地的實際情況並不是非常了解。讓她感到欣喜的是,近些年中國關於西藏風景、民俗、建築、宗教等各方面的材料越來越豐富了,西藏的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和傳播。

  “民生和扶貧機製成效顯著,很值得學習”

  在拉薩市曲水縣達嘎精準扶貧搬遷點,一棟棟整潔的藏式民居、一個個奶牛(藏雞)養殖場、一片片藏(中)藥藥材種植區引起了尼日利亞學者哈如納恩庫卜的注意。這座搬遷點共涉及300戶,近年來,通過扶貧搬遷,將生存惡劣地區的貧困人口進行集中安置,啟動各類精準脫貧項目,成立奶牛養殖、藏雞養殖等合作社,貧困戶以勞務輸出方式入股分紅,讓貧困居民收入穩步增長。

  “我這次行程中最感興趣的內容,就是西藏是怎麼發展的,怎麼能把它的經驗借鑒到尼日利亞的發展上。”恩庫卜説,來西藏之前,他就對西藏的民生和扶貧有所了解,他本次參會的論文就與西藏扶貧模式有關。“這次參訪讓我看到了很多很好的基礎設施建設、漂亮的建築,讓我看到了政府為提高居民生活水準的努力。”

  “有些國家踐行的民主體系,只對政治更疊感興趣,而公民福利沒有被擺在首位,特別是一些發展中國家,這應該引起我們注意。”恩庫卜表示,中國西藏的民生和扶貧機製成效顯著,很值得發展中國家學習。

  “這次參訪是一個很好的交流學習機會,西藏的發展應該讓更多人看到。”來自印度的《孟買信使報》記者米瓦提説,中國在對外開放和改革上做了很多的工作,西藏作為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這樣的開放將會讓更多人受益。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