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一條人間正道

2016年07月14日 14:19:43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1935年,“一二九”學生愛國運動爆發,東北大學師生在運動中始終走在隊伍的最前列,發揮了先鋒隊和主力軍的作用。圖為東北大學校園內“一二九”運動群雕。本報記者 畢玉才攝/光明圖片

  田鵬穎

  梁啟東

  郭明義

  費鵬程

  【圓桌對話】

  編者按

  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95週年。95年來,中國共産黨帶領中國人民,譜寫了盪氣迴腸、蔚為壯觀的中國歷史新篇章。今天,我們重溫黨史,感謝黨恩,堅定跟黨走,在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向著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前進。

  主持人:

  本報記者 畢玉才 劉勇

  嘉賓:

  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田鵬穎

  鞍鋼集團公司工人、全國勞動模範 郭明義

  遼寧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梁啟東

  遼寧省鐵嶺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 費鵬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選擇

  主持人: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95週年,在這樣一個歷史節點上,每一個中國人心裏都會對黨油然而生一種真誠敬意,都會感嘆建黨95年我們取得的偉大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90多年奮鬥、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我們應當從中國共産黨95年的奮鬥史、創造史上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一必然選擇。

  田鵬穎:中國共産黨95年奮鬥、創造、積累的歷史大潮洶湧澎湃、奔騰向前。當代中國正經歷著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社會變革之所以廣泛而深刻,之所以宏大而獨特,根本原因在於,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地延續我國歷史文化,不是簡單地套用馬克思主義,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現成的教科書。

  正是因為沒有現成的教科書,所以中國共産黨風雨兼程95年來,帶領全國人民披荊斬棘,大膽探索,開闢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創了東方經濟文化落後的國家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嶄新模式。

  梁啟東:建黨95年來,中國共産黨始終站在人民的立場,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成功地向社會主義過渡,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並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成功地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既不是自由資本主義模式,也不是蘇聯的社會主義模式,而是符合中國人民利益,符合中國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模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歷史的結論、人民的選擇。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統籌“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田鵬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近代歷史留給中國人民的一項偉大任務。中華民族曾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然而近代以來,這一歷史發生了根本性轉變。西方帝國主義列強用炮火打開了中國的國門,清王朝在與西方的抗爭中以戰爭的失敗而告終,在向列強割地賠款的過程中意識到了中國在近代的發展遠遠落後於已經發生工業革命的西方國家。鴉片戰爭之後,中國淪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中華兒女為尋找一條近代中國救亡圖存的道路而前仆後繼。抱著民族復興的夢想,中華兒女進行著各種理論的探索和各種主義的比較選擇,農民階級發起了反對清王朝封建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太平天國運動;地主階級發起了從“師夷長技以制夷”到“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洋務運動;資産階級改良主義者倡導學習西方,從改革政治制度的戊戌變法,再到推翻封建統治的辛亥革命運動。

  每一種思想,每一種理論,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都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都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中華民族的落後面貌,都沒有解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性課題。封建主義道路走到了頭,資産階級的民主共和道路又走不通,各種理論在實踐中都行不通。

  當中華兒女又一次站在歷史選擇的十字路口時,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給中國提供了參考。“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的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用無産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走俄國人的路,即走社會主義道路,通過無産階級革命運動推翻資産階級的統治,建立代表人民群眾利益的政權。這是擺在中華兒女面前的一個選擇,這條俄國人的道路是否行得通,是否能指導中國人民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還需要實踐來檢驗。十月革命之後,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在中國積極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為中國共産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1919年“五四運動”的爆發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1921年,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先進知識分子在上海組織召開了中國共産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從此,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就開始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從夢想走向現實。通過新民主主義革命,黨成功領導中國人民擺脫了近代以來被壓迫的命運,建立了社會主義政權,通過社會主義改造成功地向社會主義過渡,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歷史證明,社會主義道路在中國是行得通的。

  費鵬程:全盤西化和改良主義已被證明是失敗的道路、錯誤的道路,歷史推動著人類社會向前發展,中國共産黨帶領中國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上進行不懈的探索,儘管有挫折,儘管有錯誤,但進步和發展的總趨勢推動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從學習蘇聯,到發現蘇聯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到“以蘇為鑒”和“創造新的理論”,毛澤東同志對於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進行了重要探索。改革開放以後,鄧小平同志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做得更加精彩。

  郭明義:中國共産黨95年的歷史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必由之路,這條道路是正確的,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邁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優越性已被實踐證明

  主持人:建黨95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中,所謂“歷史終結論”不絕於耳。但我們已用事實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郭明義:在國有企業,特別是在鞍鋼這樣世界500強的國有企業工作,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感觸更深。在過去改革開放38年的發展中,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前所未有,中國經濟規模的擴大前所未有,中國工業化、資訊化的進步前所未有,中國市場化、國際化的程度前所未有,中國脫貧人口規模前所未有,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幅度前所未有。眾多的前所未有,眾多令人震撼的成績,在西方模式開始從頂峰跌落的時候,中國的異軍突起展示了中國道路的正確性,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鄧小平同志曾指出,“要大力宣傳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費鵬程: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誰更優越,這個問題需要具體分析,抽象地比較説明不了問題。世界哪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主義、什麼樣的道路,關鍵要看這種主義和道路能否解決這個國家面臨的重大歷史性課題。

  田鵬穎:縱觀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形態更替理論,推動社會形態更替最根本的力量就是生産力的發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經過38年的發展,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絕對是人類經濟發展史上的奇跡。近些年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生産關係對生産力的推動作用正在逐步減弱,並且在許多方面阻礙著生産力的發展,國民經濟發展緩慢,經濟增長速度一般只有1%到4%。而發生經濟危機時,就變成負增長。2008年,爆發了影響全球經濟的金融危機,此次金融危機在許多西方國家影響了實體經濟,形成經濟衰退,美英德日法意無一例外地連續兩個季度以上經濟負增長。

  而中國在這次金融危機中能夠風景這邊獨好,中國的經濟增長率雖然有所下降,2008年第四季度只有6.8%,但全年依然保持9%的增長率;2009年第一季度為6.1%,第二季度就回升到7%以上,我國經濟具有抵抗金融危機衝擊的強大力量。

  郭明義:經濟增長在關注速度的同時也要注重品質和效益,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概念,這是對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狀態的歷史定位,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形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將把握規律、因勢而謀、順勢而為,保持經濟發展的穩定性。

  費鵬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更能集中力量辦大事。我們實現了包括神舟飛船10次飛天,“天宮一號”與神舟八、九、十號交會對接在內的載人航太工程以及運算速度達到每秒億億次的超級電腦“天河二號”等高科技項目;“蛟龍號”再次刷新同類型潛水器下潛深度紀錄,最大下潛深度7062米;我們成功舉辦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和2010年廣州亞運會等重大國際賽事。利用這一優勢,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渡過了難關,全國上下一心,頑強鬥爭,戰勝了重大自然災害。

  郭明義: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絕對貧困的人數較多,但是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步伐加快,貧困人口在逐步減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決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2016年,提出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體現了黨中央消除貧困的決心和信心。我堅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偉大創造

  主持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歷史走來,給中國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什麼?它的獨創性體現在哪?

  田鵬穎: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個問題的答案深刻地蘊含在中國共産黨95年的偉大創造中。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又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設;既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又堅持改革開放;既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又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可以看到,這條道路既不是“傳統的”,也不是“外來的”,更不是“西化的”,而是我們黨在領導中國人民在建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道路上探索而成的,是我們所“獨創的”,是一條人間正道。

  梁啟東:建黨95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探索與創造過程,實際上解答了道路難題。道路問題是關係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的第一位的問題,道路就是黨的生命。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根植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這説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中國共産黨偉大創造中逐步破繭成蝶的過程。

  田鵬穎:中國共産黨幾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接力探索,成就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真正特色”,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三位一體”。90多年、60多年、30多年的創業年輪,生動記錄了中國共産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創造、理論體系的創造,兩者的共同載體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道路是根本性的問題,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獨創的道路基於中國特殊的實際,基於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現實情況的結合。

  實踐證明,經過改革開放38年的發展,中國的迅速崛起令世界矚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也被證明是一條正確的道路,只有始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把中國的現代化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實現既定目標。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

  主持人:黨的十八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圍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舉旗定向、謀篇佈局、攻堅克難、強基固本,開闢了治國理政新境界,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

  田鵬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是既成的、定型的模式和道路,不是一成不變的。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更加注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論述,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完善與發展。

  中國共産黨建黨95年的歷史在一定意義上也可以説是理論創新的歷史,即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在“結合”的過程中,馬克思主義取得了中國形態,中國也改變了自己的面貌,今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和更有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目標。

  郭明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道路,我們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飛躍,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使中國發展有了正確的方向和科學的指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創新,在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指引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將不斷發展和完善。

  梁啟東: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思想。有夢想,有機會,有奮鬥,有追求,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全國各族人民只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力往一處擰,13億人的智慧和力量就會匯集起不可戰勝的磅薄力量,可以跨越任何艱難險阻。

  田鵬穎:回望歷史,展望未來,我們不難發現,只要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一定能越走越寬廣。(素描:郭紅松)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