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李稻葵:建議中央直接給每一位去産能職工一張銀行卡

2016年06月28日 09:08:35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記者邢曉婧】2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2016夏季達沃斯開幕式併發表致辭。李克強總理在講話中談到,我國將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其中重要方面就是要淘汰嚴重過剩的産能,重點抓好鋼鐵、煤炭等困難行業去産能。李克強總理表示,市場化最大的問題是人往哪去,企業要採取多種手段使職工轉崗不下崗,中央與地方政府都要對職工分流安置給予必要的支援,去産能本身就表明我們是負責任的大國。

  關於去産能等中國經濟所面臨的困難該如何解讀?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天津達沃斯現場接受了《環球時報》記者獨家專訪。

  環球時報:在去産能的行動中,中國面臨怎樣的風險?

  李稻葵:風險無非兩項,第一,轉崗職工怎麼安置分流?第二,所産生的債務怎麼處理?經過我的仔細計算,這兩條風險都是完全可控的,説白了就是沒什麼了不起的。四大産能過剩行業,“兩黑兩白”,煤炭、鋼鐵,兩黑;水泥、有色,兩白。安置分流人數滿打滿算500萬,平均年薪5萬至6萬元人民幣,每人補貼10萬元,也就是5千億元。5千億在中國財政大盤子裏是區區小數,從14萬億的財政收入中拿出5千億有什麼搞不定的呢?所以,在處理安置分流問題上,沒問題。在具體操作方面,我建議中央財政直接給安置分流人員一張銀行卡,直補,不要再經過地方政府或國有企業轉賬,一竿子到底。

  第二,關於債務問題,我又計算了一下,四大産能過剩行業破産、重組、關並滿打滿算7千億資産,我國銀行呆賬、壞賬撥備是5萬億元,用5萬億應對7千億,有什麼應對不了的?底線都有,關鍵要膽子更大一點,不要前怕狼後怕虎。

  環球時報:有些外國學者認為,他們之所以對中國經濟有信心的重要原因是“中國政府的力量過於強大”。 對於這種聲音,怎麼解讀?

  李稻葵:中國政府力量強大這是事實,是不是“過於強大”需要一個判斷的標準,就好比説一個人個子高矮也要有判斷標準。在中國問題上,就避免金融危機而言,我認為中國政府的強大是合適的。有人説中國會出現經濟危機,我不同意這個觀點。我剛剛算了幾筆賬,政府都能搞定。但是在提高效率問題上,包括在國有企業效率問題上、行政監管問題上、企業進入/退出問題上,政府還可以再放一些。

  環球時報:您之前提到非洲應該學習中國模式,您是指什麼?

  李稻葵:我所説的非洲應該學習的中國模式是指GDP,學習中國以GDP為標準。GDP確實有問題,但是第一刀要對,非洲應該先把基本問題搞對。這裡面肯定有誤導,到時再推出其他輔助指標也不遲。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