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關於英雄的對談
主持人
光明日報記者 靳曉燕 晉浩天 陳鵬
嘉賓
中央民族大學原黨委副書記(1944年參加八路軍)武耀芝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專職輔導員 任雅才
南開大學法學院輔導員 李高揚
中國政法大學學生 李明然
北京理工大學學生 陳毅昆
編者按
風雨95載,是英雄輩出的時代。他們是民族的豐碑、國家的榮耀。“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英雄人物如星辰,在歷史的天空中閃耀;如波濤,在時光的長河中翻滾。
翻開中國共産黨95年的歷史畫卷,一位位英烈、英雄,寫下的不僅是悲愴、豪情,更留下穿越時空的偉大心靈的迴響,那是一首首英雄主義的讚歌,依然在播奏彈唱中滌蕩人們的心靈,引領人們前進的方向。慶祝建黨95週年之際,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應是我們對英雄最好的紀念。
在瀘州烈士陵園,一對老軍人夫婦緬懷先烈。劉學懿攝/光明圖片
為什麼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
主持人:勝利來之不易,英雄不能忘記。我們如何定義英雄?在對英雄的解讀上,有哪些因素是恒久不變的?
武耀芝:我9歲開始上學。當時,我眼中的英雄就是帶著我們齊聲唸書的國文教師渠植三。他總是梳著整齊的頭髮、邁著穩重的步子,穿一身灰布大褂。在他溫文爾雅的外表下,卻藏著一顆堅定的愛國心。
武耀芝老先生和他珍藏的抗戰勝利七十週年紀念章。光明日報記者 陳鵬攝
1937年底,日本人佔領了祁縣。渠老師被逼迫,教我們日文字母。但每到快下課的時候,他總是偷偷教我們漢字和做人的道理,並反覆告誡大家“千萬不能做亡國奴”。一個暑假過後,大家都沒有見到渠老師的身影,他在日寇的酷刑之下犧牲了。
在他的影響下,我走上了抗戰的道路。我第一次參加的戰鬥是保衛麥收。當時,鬼子和偽軍出來搶糧,太行28團作為主力提前佈置伏擊,與敵人展開激戰。在那場戰鬥中,一名連長英勇犧牲……我作為指導員還參加了塔寺村伏擊、北左村伏擊搶糧敵人等戰鬥。我們經常冒著生命危險,借青紗帳的掩護執行任務,在探照燈的掃視下穿越鐵路,還有很多次因叛徒出賣遭遇不測,我們為壯烈犧牲的戰友悲壯送行,他們是國家不能忘記的英雄。
每個時代都需要英雄,英雄的價值集中體現為他們用身軀、甚至用生命塑成的精神豐碑。邱少雲、雷鋒、王進喜以及楊利偉、屠呦呦都是不同時代的真英雄。戰爭年代,為人民灑熱血的人是英雄;和平年代,為強國富民努力的建設者也是英雄。英雄的定義不斷加入時代內涵,但是貫穿著一根主線,就是把國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高於一切的位置。
李高揚:左權、張自忠、楊靖宇、趙一曼、狼牙山五壯士……為什麼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是時勢造英雄嗎?在一定程度上説,是的。當中國陷入了民族危亡的境地,面對日本帝國主義在中華大地的種種惡行,英雄隨之顯現。
大多數人心中的英雄是那些為了保衛民族、國家、人民敢於付出生命與邪惡力量抗爭的人,是那些為了警醒世人不願意茍且活著而寧願犧牲的人,是那些不拘泥于個人得失而胸懷大義做出令世人敬佩行為的人,是那些能洞悉時代發展趨勢引領社會潮流的人。我想,如果沒有那個民族大義與個人生死時刻較量的歷史背景,就不會發生那麼多壯烈的故事,也就不會出現那麼多英雄。
時代在變,英雄書寫的歷史也在變,但英雄的特質恒久不變。他們心懷家國、心懷人民,在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他們選擇了後者,盡職盡責地完成自己的使命,不畏艱險,不怕犧牲。他們都是普通人、平凡人,甚至有可能就是我們身邊的親朋好友、同事鄰里,但是他們在特殊事件的考驗中迸發出驚人的力量,給身邊人帶來了極大的精神鼓舞。
[責任編輯:李學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