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民法總則草案首次上人大常委會審議 熱點問題引猜想

2016年06月27日 10:11:06  來源:央廣網
字號:    

  央廣網北京6月27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今天(27日)開幕。根據兩周前委員長會議的建議,本次會議將審議多項法律草案。首次亮相並提請審議的民法總則草案無疑是公眾關注的焦點。

  編纂《民法典》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一項重大立法工程,民法總則作為《民法典》的綱,對整個《民法典》的編纂意義重大。民法總則在起草過程中,有哪些內容引發了廣泛熱議,專家對這部草案的內容又有哪些期待?

  《民法典》的編纂對一個國家來講有多重要?和我們每個人有什麼關係?

  有的人説它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大到國家的基本經濟制度、土地制度,小到老百姓間的經濟糾紛,以及我們的婚姻家庭、生産經營,幾乎我們做的每件事,都可以在民法中找到依據和規則。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王軼分析,每個人出生以前就開始跟民法打交道了,去世以後,比如對死者名譽權的保護,去世以後還要跟民法打交道。在很多國家和地區,《民法典》都被視為是一部權利的宣言。在所有的部門法中間,民法體現了對“人”的全面的終極的關懷。

  此次提交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民法總則》草案之所以備受關注,是因為它要確立我國要奉行的立法哲學,通過確立民法立法目的、基本原則、法律制度,來表達對現在所面臨問題的基本看法和態度。

  王軼介紹,它要包含、確立民商事領域裏面法律適用的一些共同的規則、一些一般的規則,無論是對我們每個人日常的社會生活,還是對市場主體的市場交易,等等,都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多大年齡作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年齡標準合適?

  根據我國《婚姻法》的規定,離婚案件,子女滿10周歲的,願意隨父母哪方生活,要徵求孩子的意見。10歲,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一個年齡標準,很多專家建議降低這個標準。

  王軼介紹,今天在中國,很多孩子是在六周歲就上小學一年級了,他的生理、智力,各方面發育的狀況來講,其實完全可以做一些跟他的年齡和智力相適應的民事行為,在比以往相對廣泛的範圍裏,擁有自己作出決定的機會和空間。

  兩年的訴訟時效是否會調整?

  依照現在的法律規定,借錢給他人,超過約定的還錢期限兩年沒要,到法院打官司可能就會敗訴,因為超過了訴訟時效。這個時效是不是應該延長?延長多長時間合適?也是大家非常關注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法學所黨委書記陳甦分析,時效制度,除了保護債權人之外,還有一個保護交易的安定性問題,就是你一個權利存在,你不能長時間不行使,不行使的話,這個交易就處於一個不安定的狀態,這樣也會影響經濟的秩序和經濟的效率,所以這是在不同價值間的一個平衡和選擇。

  誰有資格作為監護人?

  近期熱播的電視劇《好先生》中,男主角陸遠在好哥們大海車禍身亡後,被指定為大海未成年女兒的臨時監護人,後來大海的母親患老年癡呆症後,又擔起了監護老人的責任,這些劇情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誰來監護被遺棄、遭受父母虐待的兒童、失憶的老人?王軼分析,以前的監護制度,在民法通則上,僅限于對未成年人,或者是對精神障礙者,對他去設置監護制度,然後讓監護人對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去進行監督和保護,但是面對中國步入老齡社會這樣一個現實的話,大家就主張説,我們也應該在我們的民法總則上邊,在我們未來的民法典上設計比較全面的成年監護制度。

  胎兒有沒有民事權利?要不要進行規定?

  在很多繼承案件中,“遺腹子”享有何種合法權益往往成為爭議的焦點。王軼教授清楚地記得,在民法學研究會提交的專家意見稿中,專門寫了有關內容。

  王軼表示,當時有專門的條文,建議對“胎兒”進行週到的保護,當時提到説,凡是涉及胎兒利益保護的,都視為他已經出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民法總則》草案提交人大常委會審議意味著什麼?

  李永軍教授分析,我國1999年有了《合同法》,2007年有了《物權法》,2009年有了《侵權責任法》,之前有《繼承法》和《婚姻法》,這些法律相對來説還是比較成熟的,其實現在説到底,最難的可能就是《民法總則》,《民法總則》攻克之後,在原有的既有法律基礎之上,再編纂各編的話,應該比較快,總則通過的兩到三年之內,能夠完成編纂工作。

  除了大家關心的《民法總則草案》以外,還有一部法律草案也是初次提請審議,即《紅十字會法修訂草案》。作為保障紅十字會依法履職的一部重要法律,我國目前的《紅十字會法》是從1993年10月31號開始施行的。在近23年的時間裏,我國的紅十字會經歷過汶川大地震這樣的緊急救援,也曾因為屢次出現的風波遭遇誠信危機,社會對修訂《紅十字會法》的呼聲也日益高漲。那麼,今天將提請審議的《紅十字會法》可能會作出哪些修改呢?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介紹,現行的紅十字會法是在23年前制定的。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如今的社會環境和當年立法時已經迥然不同。

  王振耀介紹,那時候我們還沒有加入WTO,我們的經濟發展水準也比較低,每人平均GDP也只有幾百美元。市場經濟也只是剛剛開始,更不要説慈善事業還沒有發展起來。所以説,這部法律肯定存在一些結構性的缺陷。根據現實的發展,有些架構、體制恐怕需要調整,包括監督的公開、透明等。

  隨著我國慈善事業的快速發展,紅十字會也在賑災、國際救援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與此同時,由於缺少完善的監督機制,加之公開透明度有限,中國紅十字會的公信力在相關負面事件中曾遭到質疑。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王汝鵬表示,面對中國紅十字事業遇到的新問題、新挑戰,紅十字會的主要職責、監督機制等都需要進一步明確和完善。

  王汝鵬表示,現行紅十字會法中有關紅十字會的性質定位、法定職責、治理結構、監督機制、法人資格、法律責任這些方面的規定已經不適應紅十字會工作的實際,需要通過修改對它進一步地規範,來適應我國社會事業發展的需要。

  除此以外,紅十字會還面臨著紅十字名稱和標誌的保護等問題。儘管現行紅十字會法規定禁止濫用紅十字標誌,但由於缺少較為明確的法律責任,現實中冒用、濫用、篡改紅十字名稱、標誌的行為屢見不鮮,甚至還有人打著紅十字的招牌進行詐騙。王汝鵬認為,應明確法律責任以確保法律實施的強制性和權威性。他指出,像奧地利紅十字會法對紅十字的不當使用規定非常詳細,具體列舉了八項禁止性的規定,並且對每項違反規定的行為都有相應的處罰措施。

  王振耀表示,對現行紅十字會法進行修訂,將有助於解決紅十字會工作面臨的實際問題。紅十字會法修訂草案在本次會議公佈後,全國人大常委會還將對草案進行分組審議,廣泛吸收人大代表、委員們的意見,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修改和完善。

  王振耀認為,該很好地把這個法修改,放開來徵求全社會的意見。然後把中國紅十字會事業發展起來,會對中國的社會改革産生積極的影響。(記者侯艷 劉會民 車麗 孫瑩)

[責任編輯:李學磊]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