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讓“一帶一路”夢想在務實合作中不斷成長

2016年06月24日 13:56:32  來源:新華網
字號:    

  

  

  6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塔什幹烏茲別克最高會議立法院發表題為《攜手共創絲綢之路新輝煌》的重要演講。 新華社記者馬佔成攝 

  “綠野草鋪茵,空山雪積銀。”在萬物豐茂的盛夏時節,國家主席習近平來到古絲綢之路經由之地烏茲別克併發表重要演講,回首東西方文明交流悠久歷史,展望“一帶一路”建設廣闊前景,以長遠擘畫和務實舉措,向全世界表達共商共建共用的真誠願望,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合作邁向更高水準、更廣空間注入新的動力。

  春華秋實,三年有成。自2013年9月習主席首倡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一帶一路”建設在探索中前進,在發展中完善,在合作中成長,逐漸成為沿線各國人民的共同夢想。“一帶一路”的感召力,源於深厚的歷史淵源、人文基礎以及歷久彌新的絲路精神;“一帶一路”的吸引力,在於其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契合了各國對接機遇、加快發展的共同期待;“一帶一路”的生命力,更因順大勢、應民心的“中國理念”“中國方案”煥發勃勃生機。從7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參與到30多個國家與中方簽署合作協議,從産能合作方興未艾到亞投行正式運營,“一帶一路”的朋友圈越來越廣,合作之路越走越寬。沿線各國的高漲熱情和積極參與,為“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添磚加瓦。

  “知者善謀,不如當時。”觀當下,“一帶一路”建設已經初步完成規劃和佈局,正在向落地生根、深耕細作、持久發展的階段邁進;望長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規模和資源稟賦優勢明顯,互補性強,潛力巨大,前景廣闊。立足當下、著眼未來,堅持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領域齊頭並進,習主席對“一帶一路”建設提出構建互利合作網路、共創新型合作模式、打造多元合作平臺、推進重點領域項目等四點倡議,期待推動區域合作再上層樓,與世界各國共創發展機遇、共用美好未來。

  

  6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塔什幹庫克薩萊國賓館同烏茲別克總統卡裏莫夫舉行會談。 新華社記者饒愛民攝 

  讓“一帶一路”夢想落地生根,需要登高望遠的頂層設計與形式多樣的互利合作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無論是制定出臺共建“一帶一路”願景和行動文件凝聚共識,還是2015年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直接投資達到148億美元,增長近20%,實踐表明,只有攜手構建務實進取、包容互鑒、開放創新、共謀發展的互利合作網路,共同打造沿線國家多主體、全方位、跨領域的互利合作新平臺,才能形成政府主導、企業參與、民間促進的立體格局,激活民間資源,凝聚發展合力。

  讓“一帶一路”夢想開花結果,離不開重點領域項目的有力支撐。3年來,“一帶一路”建設已經取得一系列重要早期收穫。匈塞鐵路、中國東線天然氣管道等一大批示範項目,讓世界見證行勝於言的中國貢獻,看到實實在在的發展紅利。從繼續完善基礎設施網路,到全面推進國際産能合作,從加強金融創新和合作,到加強人文領域合作,按照習主席提出的努力方向持續發力、久久為功,我們必將發掘更多利益契合點,民心共鳴點,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結出更多合作碩果。

  讓“一帶一路”夢想枝繁葉茂,尤需新型合作模式的滋養灌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國情和發展階段不同,文化上也存在差異,決定了只有賦予合作新的時代內涵,做到共處時相互尊重、包容差異,共事時幫貧扶弱、均衡發展,才能確保不斷加深理解、促進合作、實現共贏。秉持共商、共建、共用原則,以沿線各國發展規劃對接為基礎,以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為紐帶,以互聯互通、産能合作、人文交流為支柱,以金融互利合作為重要保障,積極開展雙邊和區域合作,我們就能開闢攜手前進的陽光之路,走出互利共贏的通衢大道。

  和平合作、開放包容的信念綿延萬里,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精神傳承千年。“一帶一路”建設是沿線各國共同的事業、共同的福祉。只要我們攜手同心、精誠合作,沿著這條互尊互信、合作共贏、文明互鑒的道路不斷前行,定能奏響“一帶一路”建設的新樂章,為實現“命運共同體”的美好夢想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新華社評論員)

  來源:新華社

  編輯:趙輝

[責任編輯:李學磊]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