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劉小華離任市委書記的79天:心事重重表現反常

2016年06月24日 07:18:45  來源:中國新聞週刊
字號:    

  6月12日,廣東省委副秘書長劉小華在家中自殺。此時,距他卸任湛江市委書記只有79天。

  官員自殺,如今似已不算“大新聞”,但劉小華自殺身亡仍引起不小的關注:他並未留下遺書,真正的自殺原因永遠不可能知道了;而他卸任一把手職務的這不到3個月裏,到底發生了什麼?

  多位受訪者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微信ID:china-newsweek),劉小華在生命中的最後79天,已常常顯得有失落感,心事重重,而且不時出現“反常表現”。

  劉小華:離任市委書記的79天

  本文首發于2016年6月23日總第761期《中國新聞週刊》

  “老胡,聽説小華剛剛在家中上吊去世了,是真的嗎?”

  6月12日下午5時許,正準備做晚飯的老胡接到廣東一位廳級領導來電。

  小華即劉小華,今年3月底剛剛卸任廣東省湛江市委書記,轉任省委副秘書長。老胡是胡炯鋒,經濟學博士,20年前在廣東省委黨校讀在職研究生時,與劉小華是同學。

  在胡炯鋒的記憶中,劉小華是個硬朗好強、樂觀幽默、會調節氣氛,喜歡跟人開玩笑又不會傷到人的人。

  他不相信這樣的一個人會自殺。

  但很快,湛江也有官員打來電話,向他核實同樣的問題。

  當晚11點多,廣州市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一位參與搶救劉小華的教授,給胡炯鋒微信留言,説劉小華因搶救無效去世。

  第二天早上,關於劉小華自殺身亡的新聞,已經刷爆朋友圈。

  自家書房,布條為繩,了卻一生。

  當地多位知情者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微信ID:china-newsweek),劉小華為人和善、非常勤勉、很想幹事。但他又急功近利,權力慾望過重,有時候不太務實。

  劉小華自殺時,距離其卸任湛江市委書記只有79天。

  沒有悼詞的追悼會

  葉塘鎮隸屬於廣東省梅州興寧市(縣級市),位於興寧西北部。

  1959年12月,劉小華出生在該鎮一個小村子,父親是一名鄉村教師,母親是地道的農民。

  劉小華自幼聰明,從小學到高中都當班長。1975年從葉塘中學畢業時,他的父母希望他考上大學“跳出農門”,但當時還實行工農兵推薦制度,很難爭取到名額。這一年,年僅16歲的劉小華只能到興寧縣葉塘公社勝青大隊務農。

  當時大隊組織成立了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在幹農活之餘,喜好文學的劉小華編劇本、寫歌曲,和隊員們一起表演節目。

  因為“有點文化”且表現活躍,1年後,劉小華成為生産隊會計,不久又當上了大隊團支部書記和公社團委副書記。

  1977年高考恢復,18歲的劉小華看到了改變命運的機會。他重新拾起課本,抓住一切機會學習。

  在那一年的高考中,劉小華成為了興寧縣的文科狀元。1978年2月,劉小華從偏遠的農村來到廣州,進入中山大學中文系。

  劉小華進入大學後,還給葉塘中學寫過一封感謝信。葉塘中學校長把這封信工工整整地抄寫在大紅紙上,張貼到學校禮堂的墻上,激勵學生們好好學習。

  1982 年1月大學畢業後,劉小華留在廣州,進入廣東省委工作。他從調查部六處科員做起,之後又在省國家安全廳、省委辦公廳綜合處工作。2002年1月,劉小華從 省委辦公廳綜合督查處處長任上,來到位於廣東省東北部的河源市任職,先後任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市委副書記。2007年1月,他成為河源市委副書記、市 長。

  2011年1月,劉小華離開工作了9年的河源市,出任廣東省湛江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2016年3月25日,劉小華回到仕途的起點廣東省委,任省委副秘書長。

  3 月26日,《湛江日報》發表了劉小華的告別辭。他説:“五年多過去了,我不僅深深感到湛江是一個能乾大事、創大業的大舞臺,而且對湛江的一草一木都充滿了 感情。特別要衷心感謝省委對我和我的家庭的親切關懷,讓我能夠調回廣州工作,更好地照顧患病的妻子,從而結束長達15年夫妻分居的生活。”

  78天后的6月12日下午4點17分,廣州市公安局天河分局五山派出所接報:匯景新城匯景南路227號J1棟301房有人上吊自殺。經查,死者是廣東省委副秘書長劉小華,其用布條在書房上吊,120到場後證實劉已氣絕身亡。

  事發後,劉小華的妻子及廣東省委有關部門工作人員趕到現場。目前警方已初步確認劉為上吊自殺。

  6月15日上午10時,劉小華遺體告別儀式在廣州市殯儀館銀河廳舉行。官方發佈的訃告中稱其為“劉小華同志”。

  多位參加了告別會的人士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微信ID:china-newsweek),這一天劉的老家親戚、朋友、他工作過的省委辦公廳、河源、湛江兩地的同事,還有他幾十名77級的中山大學校友共約四五百人參加。

  “勤勉今生山海為家苦累天地曉,福延來世柏松作伴安詳竹梅陪”的輓聯格外醒目。

  這個告別會非常簡樸,無人致悼詞,也沒有鮮花,輓聯也是電腦打的字。參加者默哀鞠躬瞻仰遺容後就離開。

  6月16日,一封《寫給小華:為那終將被人忘卻的過去與今天》的公開信在網上悄然流傳,該信作者署名為蔡舒。文章句句飽含深情,蔡舒也被認為是“劉小華中山大學的初戀情人”。

  蔡舒在信中説道:“小華,聽説您一直保留著三十多年前我寫的詩。可何曾想到,當我再度向您提筆,起因卻是您選擇了以這種極端方式離開關心與熱愛您的人們,離開這個您帶著抱負與使命而來的世界。”

  “離開家鄉時父親囑託,儘量不要在大學談戀愛,萬一談戀愛,也要找家鄉人,畢業後可以回湖南。所以,除了湖南人,我不會考慮,而您是廣東人。”當年,蔡舒對劉小華這麼説。

  在劉小華走上仕途後,蔡舒曾在給劉小華發的短信中説,“在中國做一個好官不容易,需要強烈的使命感與堅強的毅力。希望您不辱當年的抱負與使命,越做越好。”

  多位知情者向《中國新聞週刊》(微信ID:china-newsweek)證實了該文的真實性,作者蔡舒是湛江原市委書記周明理的外甥女。不過,在劉小華的告別會上,在數十名從海內外趕來的他的中山大學校友中,未見蔡舒身影。

  劉小華去世後,關於他的籍貫的話題也引起關注。

  長久以來,在廣東各地市中,梅州籍官員不在少數,而其中又以興寧最為突出。據公開資料統計,截至今年6月,興寧是廣東産生正廳級及以上官員的第一大縣。

  近日坊間傳言稱,興寧人劉小華、劉小龍(現為珠海市常務副市長)、劉小濤(現為汕頭市代市長)是親兄弟。

  多位知情者向《中國新聞週刊》(微信ID:china-newsweek)證實,三人雖同為興寧人,但劉小華所在的葉塘鎮是在興寧城效,劉小龍和劉小濤哥倆所在的羅浮鎮是離城幾十公里的山區,劉小華並非此二人的親兄弟。

  胡炯鋒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微信ID:china-newsweek),劉小華有一個弟弟在東莞工作,哥倆相貌有點像,當天也參加了劉小華的告別會。劉小華的父親早已過世,母親現在已經90多歲了。“因為年事已高,現在大家都不敢告訴老人家小華已走了。”胡炯鋒説。

  離開湛江之後

  從離任湛江市委書記到在家中自縊身亡,是劉小華生命中的最後70多天。

  今年3月,在廣東與劉小華幾乎同時轉崗的,還有肇慶市委原書記徐萍華和汕頭市委原書記陳茂輝。他們均沒有到60歲正局級幹部退休的年齡,轉崗擔任的新職務官方亦沒有正式通報。

  劉小華的新職務是廣東省委副秘書長,屬於正局級崗位平調,按照規定可以不公示。在劉小華離開湛江後的這個時段,便極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中。

  4月8日,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會議,專題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重要指示,和中央“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工作座談會精神。

  4月9日的廣東電視臺新聞顯示,劉小華參加了此次會議。電視畫面顯示,劉穿著白色襯衫,精神狀態還不錯。他一邊翻閱資料,一邊認真地做筆記。

  這是劉小華調任新職後,首次出現在電視畫面中,也是唯一的一次。這個一閃而過的2秒鐘的電視鏡頭,是他生前在媒體的最後一次亮相。

  6月12日上午,廣東省委召開省委常委會議,傳達學習2016年全國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工作會議精神,當天的廣東新聞沒有出現劉小華的畫面。

  這一天下午劉小華自殺後,很多人才從官方通報中知道,劉小華的新職務是廣東省委副秘書長。

  多位受訪者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微信ID:china-newsweek),劉小華在生命中的最後70多天,已常常顯得有失落感,心事重重,而且不時出現“反常表現”。

  在劉小華出任省委副秘書長的一個多月後,有一天上午,湛江的一些與他共過事的官員特意去廣州看他,説要請劉小華到外面吃午飯。

  劉小華説,你們大老遠來看我,怎麼能讓你們請客,就在省委機關食堂預定個地方吃個便飯吧。

  他上午將此事告知了食堂,但到了中午12點多,食堂還沒動靜。問了下,食堂説沒有安排,説需要請示才行。

  “原來他做書記時前呼後擁,現在遭遇這種冷遇,反差太大,他當時就表現出失落感。”當時一位在場的官員説。

  6月初,一位與他共事過的湛江官員來廣州出差,中午給劉小華打電話,想約他一起吃晚飯,但是打了幾次,劉小華始終不接。

  該官員換了個手機再打,劉小華接了。但他接聽後反應很淡,説今天沒時間,過兩天省委要組織去江西井岡山學習一個禮拜,回來後再説吧,隨後就挂掉了電話。這種反應,與劉小華昔日熱情待人的形象有很大反差。

  他們始終沒有約成這頓飯。在從井岡山學習回來後的第三天,劉小華就自縊身亡。

  劉小華微信名為“觀海”。中山大學77級中文系微信群名為“康樂園微信圈”。

  6月11日是端午節小長假最後一天。這天夜裏,劉小華在該微信群裏發了句“羨慕冬松”。

  這句話並沒有引起太多人聯想。“冬松”是劉小華的一名同學,早已棄政從商,並在商界闖出一番天地。

  劉小華的中山大學同班同學,原廣東省委副書記、中大同班同學蔡東士,在群裏疑惑地問他:“你羨慕江湖外人?”

  劉小華未再談論這個話題。

  劉小華去世後,蔡東士發微信道:“永別了,劉小華,我的中大同學與省委同事。群裏70多名中文系77級精明同學,竟然沒有丁點察覺到你的抑鬱苦悶,徬徨無奈,以致無法伸出援手。同學群裏字字是淚,滿滿都是抱憾、痛惜、懷念、悲傷。”

  3月24日,廣東省委前副秘書長、辦公廳前主任劉可為調任寧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劉小華回歸廣東省委,本是補劉可為留下的空缺。劉小華意外去世後,這個位子再次空了下來。

  “小華至少是個能吃老鼠的貓”

  劉小華的能力還是得到了多方認可。

  湛江市人大代表、湛江市和易食品實業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劉秋海,從1998年當選湛江人大代表至今,已經以人大代表身份經歷過六七任湛江市委書記。

  劉秋海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微信ID:china-newsweek),劉小華講話有水準,不用講稿。在工作思路、城市建設、招商引資方面,劉小華很有水準。

  湛江市一位副廳級退休官員張翰(化名)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微信ID:china-newsweek),通過與其共事的幾年表現看,劉小華是個想做事、能做事也會做事的人。“他口才好,臨時發揮的水準很強。”

  張 翰記得,有一年省政府開會,臨時通知省裏有個投資額6億多的大項目,準備選擇在一個地級市落地。為了爭取這個項目,21個地級市的市長要上臺演講競爭。時 任河源市長劉小華登場後,他簡明講完河源招商引資的環境、優勢後,又把這個項目如果落地、如何操作説了一遍,聲音抑揚頓挫,句句打動人心,最終該項目順利 落戶河源。

  2011年湛江兩會,劉小華剛來湛江不久,很多當地記者第一次接觸他,感覺這位眉毛有些白、額頭有些大的市委書記,看不出有什麼獨特之處。但當劉小華一張口,記者就發現,這個人説話邏輯性很強,很多數字都是隨口説來。

  多位受訪者稱,在劉小華的五年湛江任期內,對城市建設的貢獻很大,湛江還被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正式命名為“國家衛生城市”。治安環境也大有改觀,湛江的一些鄉村原來私藏槍支現象很普遍,他做過大力整頓,效果明顯。

  但是,劉小華的一些工作思路也頗受爭議。湛江資深媒體人鄭科授稱,劉小華剛到湛江時,經常帶人去國內外考察,幾乎每個月都會出去。十八大後因受到限制,他才減少了出國的次數。

  湛江市政研室一位退休官員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微信ID:china-newsweek),“外地人”劉小華對湛江的市情不太了解,有的思路不太務實。

  鄧小平曾經説過一句話,“北有青島,南有湛江”,這句話也成了湛江對外宣傳的口號。但是這個擁有700多萬人口的沿海城市,經濟體量上遠不及大連、青島等城市。

  “人口大市、經濟小市”是湛江的主要市情。

  前幾年,廣東省委一位主要領導來廣東後不久前往湛江考察,提前在地方上看了看,到了市裏開會時,他對在場的人説,你們不要彙報了,不要吹噓了,真實的湛江是個什麼情況,我已經看在眼裏了。

  早在1984年,湛江就被確定為全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但當其他城市搞經濟建設時,湛江當時提出來“兩水一牧”(水産、水果和畜牧業)的發展思路,錯過了大好發展機遇。

  上 世紀90年代末,當湛江由大農業轉向大港口的發展思路時,卻發生了“9898”湛江特大走私受賄案,涉案公職人員200余人,其中包括一位市委書記、三位 副市長、兩位區委書記;案值達110億元,偷逃國家稅收62億元。該案擾亂了湛江剛要走上正軌的經濟秩序,破壞了投資環境。

  2011年2月11日,劉小華就任湛江市委書記一個月後,提到了湛江發展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港口優勢、後發優勢等“六大優勢。”

  胡炯鋒馬上寫信給他潑了一瓢冷水:“前幾屆湛江市委、市政府早已提出湛江的六大優勢,請您不要再提。倘若湛江真有那麼多優勢,早就成現代化大都市,早己騰飛,應早已超越青島及大連,還要您劉小華到湛江任職嗎?”

  劉小華還提出“豪情滿懷創大業、五年崛起看湛江”的理想願景,把做大做優經濟蛋糕作為湛江的頭等大事。他計劃用5年時間把湛江經濟總量做大,到2016年全市GDP達到4000億元,年均增速15%,進入廣東經濟發展的第二梯隊。

  這個規劃也被胡炯鋒認為有點不切實際。胡認為他把調子定得過高。

  2011年的一天,劉小華打電話給胡炯鋒,約他在湛江市委招待所食堂吃了頓便飯。

  吃飯時,劉小華笑著問胡炯鋒:“你有時批評我,有時表揚我,究竟是什麼意思?”

  胡炯鋒説:“如果全市幾百萬人都在吹捧你,為你鼓掌,沒人為你提建議,這樣對你好嗎?”

  劉小華主政湛江時,著力發展鋼鐵、石化、造紙“三大産業航母”。

  2012年5月24日,國家發改委核準湛江鋼鐵基地項目,項目由寶鋼湛江鋼鐵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湛江市長王中丙走出國家發改委大門時,興奮地親吻獲批文件。這個場景被媒體抓拍併發表後,迅速在網路上廣為傳播。

  有知情者表示,發展鋼鐵是湛江多任市委、市政府領導的夙願,劉小華來湛江的第二年就拿下了批文,“他是個摘桃子的人。”

  這幾大産業還帶來了污染問題。有市民反映,離晨鳴紙業廠門老遠就能聞到刺鼻的氣味,能看見大團灰白色煙霧很恐怖地升騰、翻滾,周圍植物枯黃。

  上述湛江市退休官員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微信ID:china-newsweek),對這些項目,在湛江市委常委會議上也有質疑,但最終這些項目還是在湛江落地。

  劉小華發表離任感言時也稱,(5年任期內)確保了寶鋼湛江鋼鐵基地和晨鳴、冠豪紙業等重大項目建成投産,定下了中科煉化全面動工的具體時間。

  鄭科授曾賦詩一首《留笑話》:蛋糕未見做,掘地三尺走。多少百姓苦,誰解其中味?

  胡炯鋒説,從工作角度講劉小華還是挺能做事,之所以有些目標沒完成,除了本身定位過高外,也與其他官員沒有配合好有關。他打了個比方説,很多貓既吃魚也吃老鼠,只吃魚的貓也有,專門吃老鼠的貓也有。“我覺得小華至少是個能吃老鼠的貓。”

  在一次接受採訪時,劉小華説:“我來到湛江,就是把湛江當做自己的故鄉來經營。不單在任期內出政績,還要為湛江的長遠發展考慮。急功近利是發展的大忌,也是做人的大忌。”

  但在很多人看來,劉小華在湛江的五年,恰恰犯下了急功近利的大忌。

  多位下屬被查

  劉小華早在河源工作時,就被群眾劉堯實名舉報過。

  劉小華自殺後,坊間傳言,劉小華可能涉嫌廣東省政協原主席朱明國案,他涉嫌向朱買官。

  2014年11月28日,朱明國落馬。2016年5月25日,柳州市中院公開審理朱明國受賄、鉅額財産來源不明一案。公訴機關指控朱明國收受各項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1.41億余元,另有9104萬餘元的財産不能説明來源。朱明國當庭認罪悔罪。法庭宣佈擇期宣判。

  鄭科授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微信ID:china-newsweek),朱明國落馬後不久,就傳劉小華被省紀委問過話。朱明國的司機是湛江人,劉小華與朱明國或有更為密切的交往。

  但胡炯鋒認為,這不太可能。早在2002年,劉小華已是廳級幹部,4年後,朱明國才從重慶調到廣東任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

  湛江坊間還傳言,去年,劉小華的女兒和湛江吳川(縣級市)的一位房地産老闆的兒子結婚,嫁粧高達2個億。

  胡炯鋒也否認了這種傳言。他説,吳川身家那麼高的老闆總共沒幾個,他都能點出名字,他們兒子該結婚的早結婚了。“再説,這樣的事兒即便有,誰還會主動説出來?”

  有受訪者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微信ID:china-newsweek),劉小華擔任湛江書記時,因為其岳母是雷州(湛江市轄縣級市)人,劉小華提拔了大量雷州籍官員,組成了“雷州幫”。

  但另有知情者認為,劉小華用人上還是很謹慎的。雷州在湛江人口最多,雷州人也比較勤奮能幹。“可能他主政湛江時,有一些雷州籍官員也正好趕上了提拔的機會,不需要過分解讀。”

  坊間有人説,劉小華在湛江工作時住在湛江海濱賓館。

  資料顯示,湛江海濱賓館有“南國釣魚臺,粵西國賓館”的美譽,是湛江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接待基地之一,很多國家領導人都曾下榻該賓館。

  一位知情者説,劉小華家在廣州,他在河源和湛江任職時,平均兩周回廣州一次,探望生病的妻子。這位知情者説,在湛江工作期間,劉小華一直住在湛江市委招待所。“當然不排除有時領導來視察,他為了陪領導住在那兒的可能性。”

  在卸任湛江市委書記的半個月前,劉小華曾率湛江市黨政代表團到梅州興寧老家考察。

  考察時間為2016年3月8-10日,考察團人員包括湛江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負責人,湛江市相關單位和“三區三市兩縣”主要負責人等。

  多位知情人士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微信ID:china-newsweek),3月10日,劉小華帶領考察團結束興寧行後回湛江路上,在廣州白雲機場,陪同劉小華去興寧考察的湛江市某局局長被省紀委帶走調查。“劉當時大驚失色,惶恐不安。”

  早前的2015年10月28日,湛江副市長羅錫平因涉嫌嚴重違紀,已經接受組織調查。

  “我剛好趕上最後一班車”

  在多位受訪者眼中,劉小華為人和善,沒有官架子,但工作上很敬業,是個“工作狂”。

  有一次,劉小華跟胡炯鋒這樣描述自己的敬業:“身為一個地級市的市委書記,能夠幾乎每天都看報紙、文件,一直工作到淩晨兩三點,第二天早點8點前還要保證去上班。”

  一位當地媒體人記得,有一次給劉小華送審的新聞稿件,劉修改到了淩晨一兩點。“對文中提到他的每一句話,他都非常在意。”

  張翰也稱,劉小華愛學習、很勤奮,非常在乎自己的形象。“有時候把仕途看得太重。”

  湛江當地一名官員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微信ID:china-newsweek),他與劉小華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認識,當時劉在廣東省委辦公廳綜合處工作,兩人經常一起在省內或外出開會、旅遊。

  那時,劉小華喜歡和領導照合影,陪領導説説笑笑,和領導走得很近。“我和他都是農村出身,但是也許是他性格開朗隨和的原因,他好像特別喜歡仕途這條路。”

  胡炯鋒到現在都清楚地記得一件事情。

  1999年3月,38歲的劉小華任廣東省委辦公廳綜合督查處處長,升為正處級官員。他非常興奮地告訴胡炯鋒:“我剛好趕上最後一班車。”

  按照當時的情況,他如果錯過這次提拔機會,可能還要再等一段時間。當然,劉小華的仕途規劃,遠不只是處級幹部這麼簡單。

  在劉小華去世的第二天,胡炯鋒還難以接受老同學的去世。當晚,他隨手寫了一首詩。其中有一段這樣描述:

  十八年前您騎的那輛陋舊的摩托/從我的小車旁慢慢地行走著/車上馱著您/您帶著的靈魂閃燃您/從政的火把/三十八歲的您遞給我/一張正處的名片及一支三個五/並説,剛趕上最後一班車/那時的我即覺得/您的靈魂己烙著更大的官印。

  彼時,騎在摩托車上的劉小華正在仕途上躊躇滿志;他的老同學胡炯鋒早已棄政從商,有了自己的“小車”。

  2002年,劉小華任河源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成為廳級官員。

  他的中山大學小師妹蔡舒在公開信中提過這樣的一個故事:

  兩人30多年沒見面,重新取得聯繫後不久,劉小華問蔡舒是否想知道他現在的樣子?

  蔡舒説,那還不容易,上網搜一下就知道了。

  過了幾天,劉小華來電話,問蔡上網看了沒有?

  得到肯定答覆後,劉小華問蔡舒,“那你覺得我現在的樣子怎麼樣?”

  蔡舒調侃道,“你現在印堂發亮,滿面春風,一副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模樣。”

  劉小華在電話那頭哈哈大笑。

  蔡從劉的大笑中,仿佛看到了劉仕途得意的神情。

  多位受訪者認為,劉小華到湛江後,之所以提出“五年崛起看湛江”,也是想多幹點成績,在仕途上更上一層樓,爭取自己卸任市委書記時,做個副省級官員。

  臨卸任湛江市委書記時,當地官場傳聞其將要出任廣東省國土廳廳長。但最終他還是回到了仕途的起點——廣東省委。

  胡炯鋒認為,最終造成劉小華自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妻子身體不好,患病多年,多少影響了他的心情;他本人由於常年勞累,身體有“三高”;事業心太強,把仕途看得過重;長期做黨政一把手,處理一些事情時,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在現在反腐背景下,他也擔心有些舉報信影響自己。

  “他的自殺是多個原因疊加造成的,超過了他的心理承受能力。”

  如今,一切如同蔡舒所言:小華,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您這一走,到底是了了,還是未了,只有天上的您知道了。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