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脫貧攻堅我們在行動]重慶去年森林旅遊收入近100億元 帶動約10萬農民增收致富

2016年06月22日 10:48:41  來源:來源: 華龍網
字號:    

  華龍網訊(記者肖子琦)近日,重慶召開全市林業扶貧暨林業産業發展推進會,記者從會上獲悉,全市林業系統緊密圍繞習總書記2015年6月18日在貴州座談會上關於扶貧攻堅工作的指示精神,在2015年,林業系統安排14+4個貧困區縣累計資金25.5億元,佔全市林業投資的74.54%。同時,2015年,全市森林旅遊達到6400萬人次,森林旅遊直接收入近100億元,帶動約10萬農民增收致富。

  退耕還林扶貧:去年退耕還林69.7萬畝

  據介紹,2015年,全市林業系統在貧困區縣安排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69.7萬畝,發展核桃、油茶、李子等特色經濟林,投資5.46億元,佔全市林業投資86%。

  在巫山縣,依託退耕還林,全縣脆李種植面積達8.8萬畝,其中3.5萬畝進入豐産期,總産量突破2 萬噸,年産值達 2.5億元,全縣7400余戶貧困戶種植脆李,直接惠及貧困戶2.6萬人,脆李産業已成為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支柱産業。

  同時,黔江區利用退耕還林工程及後續産業發展項目建立優質桑園達10萬畝,動員7000余農戶養蠶,蠶農養蠶售繭收入就達3612萬元,蠶絲、蠶絲被、絲綢服裝等蠶繭深加工産品年銷售收入達3.66億元,實現利稅3323萬元,蠶農養蠶戶均收入達到12849元。

  此外,酉陽縣引入社會資本參與退耕還林工程,助推精準扶貧工作。該縣天館鄉核桃村動員4名返鄉創業人員,流轉土地1000畝,大力發展優質核桃産業。

  森林旅遊扶貧:去年森林旅遊收入近100億元

  推動森林旅遊與新農村建設、高山生態扶貧搬遷、鄉村旅遊扶貧融合發展,也是林業扶貧的方式之一。市林業局介紹,2015年,全市森林旅遊達到6400萬人次,森林旅遊直接收入近100億元,帶動約10萬農民增收致富。

  “十二五”期間,全市森林旅遊收入和旅遊接待人數平均增速分別為20%和23%,全市共打造全國森林旅遊示範縣1個,認定市級森林人家448家,森林公園提供床位達到5萬個,餐位10萬個,森林旅遊直接從業人員超過2萬人,帶動約4萬餘戶貧困戶年均增收2萬餘元。

  同時,大力發展森林人家扶貧,對有條件獨立創建森林人家的建卡貧困戶或者吸納貧困戶就業的森林人家,按照5萬元/戶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補助,全市投入森林人家建設補助資金2065萬元,帶動約2000戶貧困戶增收。2015年新認定的17個貧困區縣138個森林人家中,有199戶建卡貧困戶參與。目前,城口、武隆、巫溪等地逐漸打造出森林人家集群,有力帶動了當地貧困農戶增收,巫溪依託紅池壩國家森林公園發展森林人家,讓279戶原住民生活基本達到小康水準,戶均年收入已超5萬元,城口縣亢谷景區300多戶農戶通過發展森林人家,年均收入少的有三五萬元,多的已達三五十萬元。

  林下經濟扶貧:今年對14個貧困區縣發展林下經濟補助1500萬

  林下經濟能實現“不砍樹也能致富”、“不砍樹能快致富”,是貧困地區群眾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徑。市林業局表示,一直以來都把林下經濟發展與森林資源培育、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林業工程緊密結合,充分利用林地資源和林下空間,因地制宜,加大資金投入,開展林藥、林菌、林禽、林畜、林蜂等多种經營,建成適度規模的林下經濟示範基地。

  記者了解到,2016年對14個貧困區縣發展林下經濟項目補助金額1500萬,涉及貧困戶8900戶。其中巫溪縣選擇林下經濟等短期項目幫助貧困戶儘快脫貧,落實林下經濟項目資金165萬元,覆蓋14個鄉鎮、388個建卡貧困戶。年放種2萬張,生産蠶繭1.5萬擔,蠶繭收入3000萬元,蠶農戶平增收1萬元以上,13個貧困村800余戶蠶農因此擺脫了貧困。

  而秀山縣以“雞鳴天下”為抓手,做強“秀山土雞”品牌,已發展土雞種禽場4家,年孵化能力達到1500萬羽,年出欄土雞650萬隻,實現銷售收入2.1億元,覆蓋9萬農戶、戶均收入2400元。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