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90後看南京大屠殺:自己何嘗不是“和平時期的笨蛋”

2016年06月22日 09:43:27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90後看南京大屠殺:自己何嘗不是“和平時期的笨蛋”

  參觀者在參觀紀念館 阮忠/攝

  

  紀念館外雕塑 阮忠/攝

  □每隔12秒,一滴水就從高空落下,掉進黑色的“水面”。 這意味著,30萬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在那場持續6周的浩劫裏,每隔12秒就有一個生命消失。

  □許多參觀者在夏淑琴“家”外,隔著窗戶默默地擦眼淚,“至少那一刻,南京大屠殺不再只是課本裏那個冰冷的30萬數字,而是一個個的個體在那場浩劫裏的遭遇”。袁志秀説。

  □我又何嘗不是“和平時期的笨蛋”呢?除了滿腔的恨意和冰冷的30萬,我又對戰爭了解多少呢?

  ----------------------------------------------------------------

  我決定去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看一看——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觸發這趟尋訪的是一條微博。北京時間4月15日淩晨,日本熊本縣發生6.2級地震,網上一片嘲諷,紀念館卻在當晚出人意料地發了一條祈福微博:

  “侵華戰爭時,由熊本人組建的日軍第六師團和第一零六師團均是侵華主力,其中第六師團更是南京大屠殺元兇。而今晚,我們想告訴你日本熊本縣日中友好協會的故事:他們二十多年來堅持每年來我館弔唁遇難的南京同胞……此刻,我們掛念著日中友好協會的朋友們,你們還好嗎?”

  其實,這個選題在我接手以前,已被足足擱置了一個多月。新聞翻新的速度太快了,在我都快忘記這條微博時,男領導標誌性的高亢嗓音又冒出來了,“聽説來紀念館參觀的外國人中,人數最多的是日本人。”

  有一根心弦被撥動,自己似乎觸到了一個和“手撕鬼子”“金陵十三釵”“滿屏鮮血亂噴”不一樣的歷史時空。

  開往南京的高鐵上,學了3年文科高中加4年文化産業本科的我,拼命調動著自己關於南京大屠殺殘存的記憶,卻發現空空蕩蕩。

  4個多小時過去了,腦子裏依舊只有一個冰冷的數字——30萬。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