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傳承好井岡山的紅色基因

2016年06月24日 08:18:05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中國共產黨已經走過了95年的歷史,從成立時只有50余名黨員,發展到今天已經達到8800萬人,帶領中國人民把一個災難深重的中國變成了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中國共產黨為什麼會成功?奧妙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我們有井岡山的紅色基因。井岡山的紅色基因使我們黨越發展越強大。

  2016年2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瞻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時說:“井岡山是革命的山、戰鬥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榮的山,每次來緬懷革命先烈,思想都受到洗禮,心靈都產生觸動。回想過去那段崢嶸歲月,我們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們永遠懷念他們、牢記他們,傳承好他們的紅色基因。”

  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的工農革命軍,開始創建以寧岡為中心的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89年前,在艱苦卓絕的井岡山鬥爭中,我們黨形成了“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的井岡山精神,為中國革命播撒了燎原火種,成為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

  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克服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

  2015年9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26次集體學習時明確指出:“我們共產黨人的根本,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信念,對黨和人民的忠誠。”這份信仰、這份信念和這份忠誠,在井岡山精神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為了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犧牲,靠的就是一種信仰,為的就是一個理想。

  有了這樣的信仰和理想,我們有效應對了1934年中央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的嚴重困難,經過長徵北上推動了全民族的團結抗日;有效應對了1959年至1961年三年的嚴重經濟困難,迅速恢復和發展了國民經濟;有效應對了“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內亂局面,開創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有效應對了1991年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的國際格局的變化,使中國經濟社會始終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向前;有效應對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保持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有效應對了2003年非典、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2010年青海玉樹強烈地震、2010年甘肅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2013年四川蘆山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奪取了抗災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工作的重大勝利;有效應對了2008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的衝擊所造成的困難,繼續保持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良好態勢,等等。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井岡山精神是我們事業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動力,每一名黨員、幹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都要把理想信念作為照亮前路的燈、把準航向的舵,轉化為對奮鬥目標的執著追求、對本職工作的不懈進取、對高尚情操的篤定堅持、對艱難險阻的勇于擔當;都要一切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善于用改革的思路和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各種問題;都要保持艱苦奮鬥本色,不丟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不丟廉潔奉公的高尚操守,逢事想在前面、幹在實處,關鍵時刻堅決頂起自己該頂的那片天。

[責任編輯:郭碧娟]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