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地標尋訪錄】
開欄的話
95年來,在中國歷史的星空中,有一些地方總是格外耀眼。它們承載的革命傳統、英雄史詩和精神偉力,已經融入中國共產黨的血脈,成為代代傳承的紅色基因。這些地方如今的新變化新成就,則成為中華民族邁向偉大復興的鮮明見證。值此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之際,光明日報今起推出《紅色地標尋訪錄》欄目,以圖文並茂的報道,展示一些重要紅色地標及其周邊地區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進程中的滄桑巨變,特別是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指引下的新實踐新氣象以及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昔日的一大會址 資料圖片

今日的一大會址 光明日報記者 周官正攝 光明圖片
1921年7月23日,13個青年人從各地輾轉而來,走進位于上海興業路76號(原望志路106號)一棟不起眼的石庫門民居,在樓下廳堂里圍著一張長餐桌坐定。中共一大召開,紅色風暴自此而起。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位于不遠處的上海老成都北路7弄30號(原南成都路輔德里625號),中共二大召開,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大會宣言》,制定了第一部《中國共產黨章程》,明確提出了“中國共產黨萬歲”的口號。
95年過去,紅色始終流淌在這座城市的血脈之中。上海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成長,更是展示建黨95年來發展成就的窗口。“在陸家嘴,收獲整個世界。”從一片農田到改革開放前沿中的前沿,如今的浦東,每天都在“生長”,成為“上海高度”“上海速度”的最佳代言。
(光明日報記者 顏維琦、曹繼軍採訪整理)
[責任編輯:李學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