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前278年,憂國憂民、悲憤交加的詩人屈原留下千古傳唱的求索《天問》、懷石自沉汨羅江殉國,一曲敢問九天的高歌獨唱,一直蔓延三千年,在世界文明舞臺上回腸蕩氣!
在他逝世2230年以後,世界和平理事會于1953年通過決議,確認中國的詩人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在全球化資訊網路化時代,全球華人緬懷這位上下求索的先知詩人,各地炎黃子孫通過詩賦歌舞祭祀這位憂國憂民的中華赤子,數字新生代紛紛通過網路分享表達對這位浪漫先賢的追思感悟。
全球華人競龍舟、吃粽子、點滑鼠、發微博、傳微信,紀念屈原的寄語傳遍全球華人朋友圈,緬懷詩人的端午節已成為全球華人民俗節,更是慰祭國觴英魂神聖節日,還是世界華語詩歌和人類文明遺産紀念日。
千百年來,屈原心憂家國、情牽百姓的人格魅力和思想精髓沉澱為歷史長河中最具分量的中華之魂重要組成部分,屈原勇於探索、清正高潔、頂天立地的問天求道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追述,在每一個仲夏時分被一次次熾熱祭慰,被一代代人江河長歌般地傳承,成為世世代代中國人的人格尺規。
屈原作為中國春秋戰國時代重要的政治家,在他的政治實踐中,主張變法、提倡“美政”,舉賢任能,修明法度,維護國家利益,敢於向死而生、大無畏奉獻出赤膽忠心,寫下了動天地、泣鬼神的《九歌 國殤》:“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淩。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他創作的《楚辭》開啟了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與《詩經》並稱“風騷”,對中國後世詩歌産生了深遠影響,他被後人稱為華夏“詩魂",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
屈原在短短62年的生涯,首次將史官文化與民間文化融為一體,把他的藝術之根紮根在他深愛的人民心靈深處,引領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屈原“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一腔深情迄今仍然炙手可熱!
在綿延五千年的文明發展進程中,包括屈原“問天”求索精神在內、連綿不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繁榮昌盛的豐厚滋養。
中華文明長路漫漫,炎黃子孫上下求索無窮期。
縱觀人類發展悠久歷史,炎黃子孫一直在世界文明版圖佔據重要的一席之地,中華兒女一路走來,對人類文明作出了重要貢獻。
最新考古發現,屈原生前所在楚國長江中游文明可追溯至西元前6000至西元前7000年之久。據此推算,中華文明距今已有9000年的歷史。
西元前6600年,人類最早的文字新石器時代中國河南賈湖契刻符號問世。西元前2697年,中國人文始祖黃帝紀元元年,西元前841年,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開始,史稱共和元年。西元前114年,中國開始使用“年號”紀年。中國率先發明紙、活字印刷術、指南針、火藥等四大發明引領世界文明。
從屈原所在的春秋戰國動蕩時代走來的中華民族統一強盛,在西元713-1820年間在世界第一次崛起,其GDP總量一直遙遙領先於整個歐洲的GDP的總和。
中國在11世紀和13世紀就有大規模和機械性的生産,而英國在5個世紀後工業革命中才逐漸形成,中國不僅是傳統的內陸國家,鄭和七下西洋的探險也顯示了中國強大的海上力量。
世界軟實力理論之父、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 奈認為:“從西元500年到1500年,中國無論在科技領域還是經濟實力,都領先於世界。”
2012年8月21日,習近平同志在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第28屆大會開幕式上的致辭指出,中國作為世界文明古國之一,我們的祖先很早就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勞作中,開始觀察和探究宇宙的奧秘。早在2300多年前,中國偉大的詩人屈原就發出了“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的著名“天問”。
屈原對於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現象的發問,表現了他對某些傳統觀念的大膽懷疑,以及他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
慎終追遠,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汲取屈原九死不悔的求索“問天”精神思想精華,中華文明進入新時期新實踐,我們今天繼承屈原在歷史長河大浪淘沙方顯真金的熱血風骨,發揚光大中華文明任重而道遠。中國作為一個獨特的文明國家,在遭受一個多世紀的屈辱後再次崛起,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充分融入全球自由貿易體系,代表著中國正在走向復興,成為世界文明和平發展重要貢獻力量。
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歷史時刻,回望屈原生前憂思的中華大地,我們可以告慰先賢,中華文明綿延千年而未被中斷,成為人類歷史上延續最長的文明,在經歷了外族入侵、朝代更替以及半殖民統統後依舊延續至今,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據美國學者熊玠統計,西元1820年前的1000多年中,中國一直保持世界上最大經濟體也是超級強國的地位。從14世紀末到17世紀中葉,中國的GDP是世界總量的28%-30%,即使在明朝時較低的生産時期28%,也已超過美國2009年所佔的全球GDP的數據26.7%。1800年時中國在全球製造業中佔比高達33%,1900年這一數字降至6%。一個多世紀後的2011年,中國在全球製造業中的比重又恢復到了19.8%,美國則在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裏失去了製造業全球第一的桂冠。
著名經濟歷史學家埃裏克 瓊斯和安格斯 麥迪森提供的數據分析表明,從西元1世紀開始後18個世紀中,站在世界舞臺中央的是亞洲(主要的是中國和印度)。亞洲佔據了全球GDP的76.3%,而歐洲僅為10.8%,這一比率直到工業革命後才發生轉變,由此開始了西方統治世界的兩個世紀。
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達到完全現代化之前,中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屈原韆鞦“天問”等待我們破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星辰大海等待我們征服!
讓我們一起追隨屈原“與日月爭光”征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文|央廣網評論員伍剛
[責任編輯:黃露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