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最美鉗工”張文良:用雙手踐行“工匠精神”

2017年01月13日 10:31:04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張文良:我這顆小小的螺絲釘扭到哪都不鬆動。視頻剪輯:樊東林

  “全國技術能手”、“全國青年崗位能手”、“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總公司十佳傑出青年”……很難想像,擁有這些榮譽的張文良只是個“90後”的青年。

  17歲異地求學,19歲參加第三屆全國技工院校學生技能大賽獲得全國第七的好成績,22歲成為瀋陽造幣廠裏最年輕的高級技師。一路走來,張文良用行動證明並做到了技術改變人生。

  “我相信,只要有‘真材實料’的‘一技之長’,技術工人也照樣可以成就一番事業!”

  工作時的張文良努力做到“分毫不差”。本人供圖

  初識夢想 紮根心底的冠軍夢

  1991年,張文良出生於遼寧省鞍山市岫岩縣的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年幼時父親病重離世,母親含辛茹苦將他撫養長大。自小,母親對他疼愛有加的同時也要求異常嚴格。

  “母親一直教育我不能被別人比下去。”張文良勤奮認真、不斷鑽研求索的精神來源於母親要強的性格和潛移默化的影響,“從那時起,我就堅信,別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也能,並且要做到更好。”

  從小身處大山之中的張文良不甘於一輩子種田,提出外出求學後,母親第一個表示贊同,並讓他放心家裏、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學習技術。

  2008年,年僅17歲的張文良獨自背上行囊來到瀋陽職業技術學院模具專業求學。“當初我也不是十分了解這個專業,只知道我們生活中的大部分用品都是通過模具製造出來的。”

  張文良認為,一旦做出選擇,就是背著負擔和理想的。

  在校學習時,模具專業實習課以鉗工為主,從最開始站姿慢慢練起,逐漸將學到的技術應用到實踐中去。張文良説:“我逐漸確定了自己的理想,這其中的每一步都是我選擇未來職業的重要一環。” 

  在這裡,張文良認識了教會他賴以生存的技能的恩師曲驪——首屆“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競賽冠軍。

  “在成長和工作中,有很多親人、朋友、老師、同事幫助過我,而曲老師不光給予了我知識,更帶領我尋找到了自己的目標和夢想,並鼓勵我不斷前行。”

  2010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張文良在曲驪的辦公室裏看到了一個刻著“全國技術能手”字樣的漂亮獎盃,這激發了他的新夢想。張文良興奮又嚮往地問曲驪自己何時能參加這類比賽?曲驪表示等他技術成熟並學成畢業後,就會有機會站在賽場上展示自己的能力與風采。

  同年,張文良參加了第三屆全國技工院校技能大賽。由於年齡尚小、經驗不足等原因,張文良在遼寧省選拔賽中並沒有發揮出自己平時的水準,賽後等待成績的時候,他顯得焦躁不安。細心的曲驪很快注意到張文良的狀態,及時耐心開導他,與他一同分析比賽時的表現,幫助他重塑信心。最終,張文良獲得了遼寧省第三、全國第七的好成績,成為了同屆鉗工中最優異的學生。

  現如今,在各類大賽中磨練過無數次的張文良依然記得那次學生時代的技能競賽,那是他向著夢想邁出的第一步,也是他不變的初心。

  2015年,張文良在瀋陽市超級技工電視大賽中獲得冠軍。本人供圖

  厚積薄發 每一次比賽都意義非凡

  2011年,張文良在曲驪的推薦下成為了一家非公企業的臨時工。每月1200元的工資更堅定了他提升技能的決心。每天24小時中,除了必要的吃飯睡覺時間,張文良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爭取做到分毫不差。

  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會有所回報。2012年,張文良參加了第八屆“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競賽並獲得鉗工組冠軍。“這次比賽給了我站在國家級的舞臺的機會,圓了我期盼多年的冠軍夢。”

  也正是這次比賽讓他在行業中嶄露頭角,成為同行之中的佼佼者。

  2013年5月,張文良終於如願以償,成為了瀋陽造幣有限公司的一名維修鉗工,主要從事造幣設備的維修、裝調等工作,也是公司裏最年輕的高級技師。

  “走上全新的崗位,我的心裏滿是壓力。在這裡,我該怎樣實現技能的再突破,怎樣才能體現自己的專業價值?學習是唯一的途徑。在轉型發展的‘新常態’下,公司對複合型人才的培養十分重視。這為我搭建了更廣闊的平臺,我開始向新的目標攀登。”

  入職當年,張文良參加了第九屆“振興杯”比賽,並挑戰了機械設備安裝工這一全新工種。從熟悉工具到培訓技能、從備戰比賽到實戰操作,張文良得到了朋友、同事和單位的支援。“自身發展的渴望與來自企業的期待,都化作了我從零開始,苦學、苦練機械設備安裝技術的動力,最終取得了全國第三名的成績。”

  在設備維修的崗位上,張文良是一名虛心勤奮的“學徒工”,他踏踏實實地向有幾十年工作經驗的前輩和掌握豐富理論知識的技術人員學習造幣技術。良好的專業基礎優勢讓他更加大膽地參與到技術改造、攻關之中,以自己的才智為公司發展出謀獻力。

  2015年,張文良參加了瀋陽市超級技工電視大賽,進入決賽的12人在四項比賽中經歷連番挑戰的淘汰賽,壓力可想而知。最後一個項目要求是配鑰匙。張文良上網搜尋了許多相關資料,並找到經驗豐富的配鑰匙老師傅詳細詢問、學習了需要注意的事項,還買了一把鎖拆解後研究其內部構造。

  最終的比賽是現場直播,要求不能觸碰眼前的鑰匙,僅憑目測後用坯子現場製作出能夠開鎖的鑰匙。憑藉前期的充分準備和現場的穩定發揮,張文良用時7分多鐘,完美還原了對應的鑰匙,斬獲了冠軍。

  “這次比賽和以往直接測量精度的考核模式不太一樣,這更加考驗了鏡頭之中我的目測能力、加工能力、現場判斷能力和心理素質。”回憶起這次比賽,張文良這麼説道。

  作為企業最年輕的高級技師,張文良的目標是行業的首席技師。本人供圖

  全力以赴 向行業首席技師進發

  張文良十分享受全身心投入比賽中的狀態,渴望在一次次挑戰中不斷提升能力。而賽後工作中的張文良也是毫不放鬆,努力找到並實現個人與企業“雙贏”的最佳契合點。

  張文良笑著説,“如今,我已經接觸了大大小小各式設備十余種,參與完成五小成果十余項,其中紀念幣包裝盒打號器和人工檢查機與包裝機下料板的製作分別獲得年度十佳‘五小’項目和‘五小’成果一等獎。這些成績雖然沒有競賽冠軍的光環那般耀眼,卻切實地幫助企業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也得到了同事們的認可。”

  業餘時間,張文良喜歡看書和運動,有時間還會去打臺球。在他看來,臺球運動中的每一次的走位和對下一個球的預判都是一種樂趣,讓人不由投入其中並靜下心來思考。

  談及“工匠精神”,張文良表示現在國家對此很重視,這是對一線技工的最大肯定和最佳鼓勵。隨著學習傳統工匠技藝,張文良結識了很多踏實工作一輩子的鉗工,那種純手工技藝背後不斷精益求精的精神深深感染著他。

  “我從2010年開始參加比賽,一路走過來經常是最年輕的選手。作為90後,我想將‘工匠精神’發揚光大並傳承下去,讓更多年輕人認識、走進這個行業,一起為之不懈努力。”

  2016年,張文良被評選為“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愛崗敬業好青年”,面對榮譽,張文良這樣説道,“我覺得這不僅是對我個人的認可與激勵,更是對愛崗敬業精神和實幹興國信念的肯定與發揚。”

  張文良認為青年人應該儘早樹立夢想,“引用一段我挺喜歡的話,‘在這個世界只要有夢想,只要你不斷努力,不斷學習,不管你是不是有錢,不管是這樣還是那樣,你都是有機會的。’”

  對於未來,張文良亦有很多期待和規劃。今後,張文良希望能繼續站在為國造幣的舞臺上,不僅要像老一輩技能人才一樣刻苦鑽研造幣技術,也要最大化地發揮一個新時代青年的創新精神,更要把自己積累的經驗和技能毫無保留地分享出來,讓自己的“看家本事”變成企業的“技術資源”,與更多有志青年共同進步,用自己的雙手去實現一個又一個青春夢。

  “現在我是企業最年輕的技師,10年後,我想成為行業的首席技師!”(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婧怡)

[責任編輯:郭碧娟]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