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北京40名涉黃主播被永久封禁 涉六間房等9家平臺

2017年01月13日 10:31:09  來源:北京晚報
字號:    

[延伸閱讀]“莞式女主播”是不打折的歧視

  鄧海建中國網時事評論員 

  線上直播尤其是遊戲直播,雖然盈利模式已經由YY成功試驗,但是其內容的選擇一直都是難題。有主播告訴記者,從東莞掃黃開始,女主播們在“激進表演”的道路上漸行漸遠。不過,這樣的內容的確催生了直播平臺近幾年的暫時繁榮,其叫好者除了網路直播平臺以外,還有圍繞女主播進行行銷的各家被稱為“工會”或者“家族”的經紀公司。(5月28日中國經營報)

  網路直播平臺奔走在資本掘金的粗放之路上,風雨如晦,熙來攘往,於是難免姿勢不雅、叢生亂象。眼下,“原罪網路直播”是個挺時髦的話題,有揭秘“幕後金主”的,有分析“盈利模式”的……沒成想,創造性將之與“東莞失足女”關聯起來,也成了一個微妙的維度。

  比如媒體援引知情者的話説,“其實,這种女主播就要脫的風氣是從2014年3月份左右開始的,差不多就在東莞掃黃之後不久。”更直白的翻譯就是——在美女秀場還沒有那麼發達的時候,女主播大多是靠直播遊戲攢人氣;但是東莞掃黃之後,不少東莞的風月場所女性紛紛“上線”繼續經營自己的生意。

  少數女主播們靠穿衣服或脫衣服賺錢,跟她們究竟是否來自東莞有必然關聯?這個問題太扯淡。一句話,荷爾蒙經濟是禍首、平臺監管闕如是掮客,至於這些遊走在法律與道德邊緣的女主播,不過是賺錢的姿勢不太雅致而已。倒因為果,與千百年來的“禍水紅顏”之邏輯,不過是一個意思罷了。

  “莞式女主播”,滿足了一些人歧視性的聯想:一是臟者恒臟的成見。從東莞“轉戰”網際網路,還是在灰黑地帶,靠身體吃飯。言外之意,就是扶不上墻。二是為網路直播平臺亂象搗糨糊式“歸因”。好似網上的女孩子本來都是神仙姐姐般纖塵不染的,但因為“莞式女主播”的批量加盟,事情才變得敏感而複雜起來。這些荒唐的弦外之音,不過是歧視的“有色眼鏡”——既有著惡毒而傳統的地域歧視在作祟,又摻雜著女性歧視的道德潔癖的魅影。

  東莞掃黃之後,民間輿論場流傳著一個不太友好的問題:“小姐們”去哪兒了?於今而言,網路直播平臺似乎回答了這個詭黠的疑問。這種一問一答、一唱一和之間,洋溢著某種迂腐而市儈的自以為是。杜十娘有了怒沉百寶箱的愛情,從此人生就比肩朱麗葉;賣藝的女子出沒在《東京夢華錄》,就從風月裏脫胎出免俗的清麗來……網路直播平臺上的女主播,不問其人生與情感,只貼上一個曖昧而臆斷的地域標簽,青春韶華從此就只能關在被道德高地者鄙夷的“小黑屋”?

  網路直播平臺上的流俗與惡俗,從不是因為從某個地方聚攏而來,不過是千百年間人性與利益的耦合之物。至於“莞式女主播”的聯想,是不打折的深度歧視。于一個公民社會而言,悖逆理性,無益和合。

來源:中國網 2016-05-30 

[責任編輯:郭碧娟]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