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前沿創新路,科技工作者的前行路——中國科協九大代表談創新

2016年05月30日 14:02:45  來源:科技日報
字號:    

  5月21日,天津已經有了夏日的炎熱,天鍛公司的研發車間裏一片忙碌,在這裡一台用於生産高鐵鐵軌的設備正在測試,完工後將銷往韓國。它的旁邊,是正在調試的汽車剎車片生産線,這套使用無線技術的智慧解決方案售價三千多萬,即將銷往美國……

  好消息不斷傳來,每一個好消息背後都是一群沒日沒夜忙碌的年輕人。中國科協九大代表、天津市科學技術協會常委、天津百利機械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東江把培養鍛鍊使用青年科研人員成長為新生創新力量當成支撐集團發展的大事。“他們大多研究生畢業沒幾年,但能迅速地擔綱,很快成長為項目負責人。他們研發都很拼,週末休息的時候並不多”,集團旗下的天鍛液壓機設計院院長劉林志親歷了集團新生創新力量的成長。

  我國有8100萬科技工作者,每個人身後都有許多故事,正是這些故事推動中國科研事業一步步向前。

  “製造”到“智造”,一個裝備企業的升級

  就在兩個月前,天鍛公司與中航工業旗下單位聯合自主開發的蒙皮拉伸機研發成功。該機器屬於我國先進製造急需的高端裝備,主要用於重要裝備關鍵零部件塑形。這一成果打破了國外在該項産品技術上的壟斷,提升了我國先進製造技術水準。

  天鍛的前身是天津鍛壓機床總廠,上世紀90年代面臨生存困難,2001年改制後經歷過許多極為艱難的時刻。十多年後的今天,這家公司的價值為成立時的12倍,資産總額6億元,2015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1億元,利潤4847萬元,成為國內最大的液壓機研發製造企業,企業新産品開發、科技投入連年居全國同行業第一。

  説到天鍛,就不能不提到它的母公司天津百利機械裝備集團,這家老牌的天津製造企業承載著天津人在工業製造領域的許多希望。“我是去年到百利裝備集團來任職的,在那之前我在電子行業工作了二十多年,我來到百利後一直在想,能不能把電子資訊化加入到機械製造中?為什麼我們的産品不能更智慧,讓用戶有更好的使用感受呢?”中國科協九大代表、天津百利機械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東江在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説。

  從老牌的單一設備生産商轉型成解決方案的服務商,從傳統的機械設備的生産者升級成智慧機械設備的生産者,這是百利機械裝備上下的共識。“像這臺設備,以前我們賣單機售價不高,現在我們把它做成智慧化的全系統解決方案,一套能賣到3000多萬”,王東江對集團轉型發展充滿信心。

  “學術”到“建術”,一位鋼結構專家的努力

  陳志華是中國科協九大代表、天津鋼結構學會理事長、天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院長、建築工程學院教授,撇開這些頭銜,他是中國鋼結構領域的權威專家之一。陳志華一直在做的是將實驗室裏、學術論文中的研究應用到實踐中。在天津大學,學生們都知道這位陳教授在學以致用方面很是了不起。

  上世紀90年代,陳志華開始關注張拉整體理論研究,當時這一研究在世界範圍內關注的人並不多。在此後的二十年裏,陳志華先後獲得了弦支穹頂和方鋼管混凝土組合結構等專利,學術成果豐厚。

  但是陳志華注意到,在實踐中怎樣高效、美觀、便捷地建設大跨結構是行業急需解決的問題。為此,陳志華提出弦支筒殼和弦支混凝土樓蓋新型張弦結構形式,並最終形成了張弦結構分析設計理論和施工成套技術,解決了張弦結構基礎理論匱乏、分析方法欠缺和在工程應用中受到結構選型、節點構造、施工方法和監測技術等多方面因素制約的技術難題,為張弦結構的推廣應用和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和關鍵技術支撐。對關係國計民生的住宅産業,他提出的鋼管混凝土計算新理論,創造出新的外肋環板和全螺栓隔板貫通節點。後來,又再次提出適用於鋼結構住宅的異形柱鋼結構體系,該體系可增大室內使用面積,使建築更加美觀。

  在天津,很多地標性建築與陳志華相關。天津博物館、天津之眼、天津極地海洋世界博物館、濱海國際會展中心等都有陳志華的貢獻。現在,天津理工大學新的體育場館正在建設中,這座體育館是我國迄今跨度最大的索穹頂結構建築,是陳志華的最新作品。“在索穹頂結構等方面,我國的理論和實踐水準多年來一直是落後於西方國家的,令人欣喜的是我國最近一些年獲得了長足發展,有後來居上的勢頭。”陳志華在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表示。

  如今,陳志華最在意的事是他的學生如何成長,“我帶著他們一起做項目,週末我們辦學術沙龍,在實踐中、探討中大家的水準能快速提高。”他説。

  “默默無聞”到“一鳴驚人”,一個群體的守望

  最近科技圈裏最熱的名字,當屬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因為他的團隊發明瞭一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並在《自然生物技術》上發表,韓春雨從一個學術圈的“泛泛之輩”一躍成為“網紅”科學家。同樣紅透半邊天的是他任職的河北科技大學。圈裏人説,韓春雨的成功讓許多普通地方院校的青年教師燃起了科研道路上的希望。而對於這座在石家莊的河北省省屬骨幹大學來説,他們從來都以仰望星空的姿態希望自己站在世界科研的前沿。

  中國科協九大代表、河北科技大學黨委書記計衛舸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我們並不是一所資源特別豐富的學校,但我們希望這裡的年輕人都可以愉快地科研、工作。我們有一套特殊的文化場,讓那些有點‘特殊’的年輕人照樣能茁壯成長”。2006年以來,該校開始進行“和諧而有活力”的文化建設實踐,逐漸形成了“寬宏、積極”的校風。正是由於這一“特殊”文化場,眾多像韓春雨一樣的“青年才俊”能夠高高興興地做著他們的實驗,愉快地教書育人。

  按照韓春雨的理論,這個世界已經越來越扁平,一個在河北科技大學研究的學者和一個在MIT工作的學者做的研究可能並無不同。這一點讓計衛舸十分認同。“其實,在我們學校裏,有很多像韓春雨這樣的年輕教師,他們在很快成長,有些已經頗有成績”,十年前,正是計衛舸拍板引進韓春雨,現在他更毫不猶豫地要破格錄用韓春雨的學生,畢業于河北科技大學研究生學院並獲得碩士學位兩年之久的高峰。

  在河北科技大學,有一位與韓春雨一樣出名的人物,他是學校二食堂煎餅坊的一位大師傅。王俊周攤得一手好煎餅,作得一紙好詩書。“不管是喜歡畫畫的廚師,還是熱愛科研的老師,學校希望做的就是把每個人的興趣和能量激發出來”,計衛舸説。

  河北科技大學這座默默無聞的高校一直在努力招攬人才,並用自己的方式等待、幫助他們綻放,這個時間可能是十年,或許更長。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