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義烏“官帽子”引才惹爭議 突破“凡進必考”?

2016年05月22日 10:01:52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浙江省義烏市近日向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13名博士、碩士研究生發出了選聘挂職工作的函件。根據相關到崗方案,選調工作滿3年後考核優秀的,可擔任義烏市屬國有企業副總或鎮街、機關部門副科級職務等。

  義烏市用“官帽子”引進北大、清華人才的消息被披露後,引發社會各界關注。

  是否突破了公務員“凡進必考”的政策規定

  今年3月18日,義烏市委組織部發佈了一則定向選調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優秀畢業生的公告,計劃選調10名左右2016年應屆全日制碩士、博士研究生。要求是中共黨員(含預備黨員),或現(曾)任院係以上學生幹部,以及公共管理、人文社科、城鄉規劃、金融、法學等專業領域應屆畢業生,身體健康,符合國家招考公務員體檢標準。

  據介紹,北京這兩所高校先後有147名應屆畢業生報名。義烏市領導多次帶領考官團赴北京對應聘對象進行面試(含初試與復試),完成體檢、考察工作後,確定了13名選聘人員。其中,清華大學7人、北京大學6人,男女比例6:7;博士1人,碩士12人,都有學生幹部、社團工作經歷。

  4月23日至24日,這批擬選聘的應屆畢業生應邀到義烏市實地考察了城市建設、工業發展等情況。義烏市委組織部在一個月之內向相關人員寄送了正式的選聘函件。

  義烏市有關人士介紹,面向北京兩所高校應屆畢業生選調副科級幹部,是該市黨政人才招選機制中的一次突破。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義烏市作為浙江經濟發達的縣級市,全市4977名公務員(含參公人員)中,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幹部或公務員只佔5.2%,幹部隊伍的學歷層次、知識結構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不相適應。

  然而,對於義烏市此次用“官帽子”引進人才的做法,也有人提出疑問,這是否突破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凡進必考”的規定。國家公務員招錄不是要通過統一考試、面試,國有企業高管不是要公開競聘嗎?

  非名校畢業生不聘是否學歷歧視

  據了解,義烏市委市政府從2014年開始就實施“義烏英才”計劃,面向全球引進並支援一批海內外科技領軍人才領銜的,有望突破核心技術、提升産業水準、引領産業發展的創業創新人才及其項目。

  這次面向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選聘博士、碩士研究生也是義烏引進高端管理人才工作的一部分。不過,在選聘工作中,有一些涉嫌學歷、身份的歧視舉措。比如,義烏市在公告中規定,本次選調挂職工作的對象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2016年應屆全日制碩士、博士研究生(不含在職、定向和委培),其大學本科必須為211、985高校畢業。

  一位在當地單位擔任領導職務的人士表示,義烏對人才的尊重,不需要炒作。雖然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畢業生的素質與能力很不錯,但他們也不是萬能的,需要一個成長的過程。

  義烏市非985、211高校畢業生不選聘的規定,在網路互動空間上引發熱議。網友“wyw1018”認為,規定參加選聘人員的大學本科為985、211高校,是選人才還是選學校?有關部門説要清除社會上的就業歧視,不知道義烏市的做法算不算“學歷歧視”。如果以“名校”畢業生為標準,是否選聘一批美國哈佛大學、英國牛津大學等世界知名大學的畢業生,更能把當地經濟與國有企業發展好。

  副科級“官帽子”吸引力到底有多大

  大學應屆畢業生3年挂職期滿後就任副科級職務,在義烏當地是前所未有的。義烏市委組織部有關人士介紹,義烏市副科級崗位非常有限,這也是他們能夠拿出來自主選調的最高職務崗位。義烏市在行政區劃上是縣級市,浙江省政府下放了部分設區市的經濟發展管理許可權給該市。

  當然,除承諾有“官帽子”外,還有較高的福利待遇。比如,挂職期工資薪酬比一般公務員高,有安家補貼、購房補助、政府津貼等。

  杭州市從事人才引進工作的有關官員指出,公務員與高層次人才是“兩條線”。在引進國內外各類高層次人才時,政府很少會承諾給什麼具體的職務。比如,創新創業人才要麼自主辦企業,要麼進企業工作,政府只是在他們住房、子女上學、醫療保障等方面提供一些補貼或幫助。

  義烏市委組織部有關人士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採訪時表示,該市組織部門根據有關規定向北大、清華部分人才發出了選聘挂職的函件,但這些畢業生到義烏市的報到率有多高,目前不是很清楚。對於其他問題,他們暫不進行回應。

  (李劍平)

[責任編輯:梁行]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