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國護士數量缺口達幾百萬 薪酬低導致留不住人

2016年05月20日 14:32:25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中國護士數量缺口達幾百萬薪酬低導致留不住人

  5月13日,鄭州人民醫院愛心病房,一名來自福利院的1歲7個月小女孩哭個不停。90後護士許姝悅不忍心讓孩子哭,只好抱著孩子工作。   宋 科攝

  護士尚缺幾百萬

  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護士佔總人口的比重約為5‰,而我國只有1‰左右

  近日,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北京宣武醫院神經內科重症監護室的門口。她高興地向護士張未遲打招呼:“姐姐,你看我現在多好,能像以前一樣跳舞了!”

  那年冬天,這個跳舞的女孩是被急救車送來的。她原本虛弱地躺在病床上,可突然間,她坐起身,左踢右踹,大聲喊叫。對於腦炎病人,像這種肢體不自主運動的臨床表現,護士們已見怪不怪了,但這個女孩卻有讓常人難以想像的爆發力。每次操作時,都得有三四個護士圍在她身邊,防止她突然襲擊。可她的腳總能突出重圍,踢到護士的臉或者肚子……

  張未遲準備為她留取痰培養,因為只有從痰化驗中查出被感染的細菌名稱,才能選擇更對症的抗生素進行干預治療。張未遲走到她床邊,和她打招呼,一大口口水立刻襲來。“我沒痰!”她乾脆地拒絕了。最後,在幾位同事的幫助下,張未遲才留取到了來之不易的一口痰。之後,張未遲特別委屈:一個護士,每天被血液、尿液、痰液包圍著,難道是自己選錯了職業?

  北京大學護理學院院長尚少梅認為,我國現行的護理人員配置仍是根據1978年原衛生部有關規定確定的,要求醫護比例1:1,普通病房床護比為1:0.4。30多年前的標準已明顯不適應醫院的發展變化和患者的需求。

  我國護士究竟缺不缺?根據世衛組織統計,全球每人平均擁有護士數量最多的是挪威,每千人擁有護士數量達17.27人,歐盟制定的基本標準為8人以上,而美國和日本分別為9.8人和11.49人。相比之下,我國每千人口護士數僅為2.36人。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護士佔總人口的比重約為5‰,而我國只有1‰左右。以此推算,我國目前尚缺數百萬名護士,護理人力資源配置嚴重不足。

  尚少梅表示,“護士荒”是全球性現象,與歐美發達國家比,我國護士在數量和品質上存在雙重短缺,而且不同地區差距明顯。在醫療資源最集中的北京市,2015年統計顯示,每千人擁有5.3名護士,為全國最高水準,但貴州和雲南等地只有1.4和1.3人,1/3的農村地區千人擁有註冊護士數量不足1人。

  ■薪酬低引發離職

  目前護理收費大大低於成本,迫使部分醫院壓縮護理人員的數量和待遇水準

  日前,一位因吸毒過量而昏迷的小夥子住進了北京朝陽醫院呼吸危重症監護室病房。經過幾天的治療,小夥子意識恢復了。但是,小夥子焦躁不安,護士們操作時不時被打被罵。女護士們都不敢進那個屋子,這個艱巨的任務就落到男護士谷文傑身上。

  “其實,我也很害怕,但是沒辦法,他是危重患者,病房裏必須有護士監護。”谷文傑説。上班時,只要和小夥子距離一近,就會被打。下班回家,谷文傑真想和人打一架出出氣。直到康復出院,小夥子也沒對打罵護士的行為表示過一絲一毫的歉意。

  長期的床護人力比例倒置,工作超負荷,頻繁上夜班,導致護士體力消耗大、工作風險高、生理心理都疲勞,護士們紛紛出走,又加重了人手短缺的惡性迴圈。

  一邊是招不到人;一邊是留不住人。2014年,國家衛計委的一項調查顯示,全國三級醫院的護士流失率平均為5.8%,在上海、廣東等發達地區則經常有8%—10%的流失率。部分醫院三年護理人員總流失率高達20%。護理人員的大量流失,不僅影響了護理品質和患者滿意度,而且加重了其他護理人員的工作負荷。

  今年4月,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40余名護士不滿2000元月薪,提出集體辭職,致使手術室停擺。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東院區試運作中,院領導遇到棘手難題:護士人手不夠,病區開不出來。

  特級護理需要4個護士,平均每個護士的報酬遠遠低於一名普通護工。“三分治療、七分護理”,但在待遇上卻剛好顛倒過來,護士往往被“忽視”,超常的付出卻得不到應有的回報。

  尚少梅分析,薪酬低是護士離職的一項主要原因。我國護理服務收費標準中沒有考慮人力成本,並且收費標準長期未調整。我國護理服務收費僅為護理成本的10%左右。護理收費大大低於成本,嚴重影響了醫療服務的提供,迫使醫院壓縮護理人員的數量和待遇水準,一定程度上導致護士流失嚴重,護理隊伍不穩定。她認為,護士待遇低,與現行的醫院收費服務價格有關,造成表面上看醫生能夠直接創造經濟效益,護士只會增加醫院投入成本。因此國內不少醫院不僅不提高護士收入,反而為降低成本不願意雇傭更多護士。

  “患者有錢任性,擺出一副大爺的樣子,竟然讓護士去洗襪子。”某護理學院本科生楊麗敏説。她在某三甲醫院實習,和帶教護理老師辛苦一晚上,患者刺耳的話和對護士的不尊重,讓她心都涼透了。醫護人員的努力得不到認可,患者把護理人員當成伺候人員。離開實習醫院時,她徹夜未眠,一直在反思為什麼要選擇當護士。

  尚少梅認為,護理人員的配置不足與護理隊伍的不穩定,勢必會造成護理人員數量與品質的差距。她建議,增加護理人員編制,完善護理人力資源儲備,調整護理服務價格的相關政策,使護理工作得到合理回報,並給薪資待遇偏低的低年資護士提供相應補貼,為高年資護士提供專科學習途徑和職業發展空間,最終留住護士心。

  ■專科護士剛起步

  推動護理人力資源結構優化,加強分層培訓與分層使用,真正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

  “兩年前剛做完造口手術那會,整個人感覺非常崩潰,對什麼都沒信心。”山東省立醫院門診大樓四樓傷口造口專科護理門診診室內,造口人劉先生説,“是專科護理門診的護士讓我重拾生活的信心。她們從換藥到講解指導,都非常專業。我現在能這麼快樂地生活,要給她們記頭功。”

  傷口造口專科護士是一種專科護士。時下,醫院危重患者的護理開始走上了專業化道路。糖尿病、急診急救、手術室、疼痛等專科護士陸續加入。如今,越來越多經過專業訓練的護理人員開始“持證上崗”,為患者提供高品質、專業化的護理服務。

  尚少梅表示,應當推動護理人力資源結構優化,加強分層培訓與分層使用,體現專業價值,使護理專業進一步向專業化和科學化發展,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知識、技能操作水準,真正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

  根據美國護理協會的定義,專科護士是通過碩士生以上的教育準備,成為一個明確界定的知識領域和臨床護理時間範圍的專門人才。美國護士分為4個等級。最低級的護士被稱為助理護士,比助理護士高一級的是職業護士,而資深護士指的是註冊護士和更高級的高級執業註冊護士。註冊護士扮演著掌控者的角色。高級執業註冊護士的地位比我國的主管護師還高,他們甚至可以替代醫生的一些工作,可以和醫生一起參與病人的會診,並有處方權,參與病人的全部醫療計劃。

  尚少梅指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低水準、低技術含量的護理人力資源已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專科護士的出現,滿足了護理事業對於尖端護理人才的需求。但我國專科護士的培養和使用尚處於起步階段,缺乏統一的準入標準和培訓內容。未來,可借鑒各國專科護士發展經驗,進一步明確專科護士的入門條件、培訓標準和培訓規範,讓更多的百姓享受到專業優質的護理服務。

  延伸閱讀

  我國護士總數達324萬人

  截至2015年底,我國註冊護士總數達到324.1萬人,較2010年的205萬人增加了119.1萬人,增長幅度為58%,創歷史新高。每千人口護士數從2010年的1.52提高到2015年的2.36。全國醫護比由2010年的1:0.85提高到2015年為1:1.07,長期以來醫護比例倒置問題得到根本性扭轉。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護士佔總數的62.5%,在日常護理工作和重大突發事件的醫療救治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截至2015年底,全國所有三級醫院均開展了優質護理服務,有1022所三級甲等醫院實現全院覆蓋,佔全國三級甲等醫院總數的87%;有4858所二級醫院開展了優質護理服務,佔全國二級醫院總數的82.6%。優質護理服務惠及越來越多的患者,群眾滿意度不斷提高。

  按照規劃,到2020年,全國護士總量將達到445萬人,每千人口護士數達到3.14人,在基層從事護理工作的護士達到100萬人。持續推進優質護理服務,惠及更多群眾。(王君平)

[責任編輯:梁行]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