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四大戰區陸軍司令亮相 僅一人係升任

2017年01月13日 10:34:33  來源:長安街知事
字號:    

  春節放假回來收到的第一條人事變動消息:是北部戰區陸軍司令的人選。

  其實,這位陸軍司令大年初一就亮相了,他分別向四個集團軍的基層官兵拜年。而就在不久之前,他自己也是一位集團軍軍長,是一位人才輩出的英雄部隊指揮員。

  此人是“60後”李橋銘,由41軍軍長升任北部戰區陸軍司令,在已經亮相的四個戰區陸軍司令中,李是唯一一名升任的將領,一看就很不一般。

  41軍,是原廣州軍區的部隊,駐紮在廣西柳州,其中一部分組建成解放軍駐港部隊。1998年長江抗洪的烈士李向群就來自這支部隊。

  提到廣西,小夥伴們會不會産生些許聯想。沒錯,30多年前的越戰,41軍是一支重要的作戰部隊,涌現無數戰鬥英雄。

  長安街知事梳理髮現,現役將領中有4人擔任過41軍軍長,其中3人成為了陸軍的高級將領,除了李橋銘外,還有陸軍司令員李作成和南部戰區陸軍司令劉小午,可謂將星雲集。

李作成

  李作成

劉小午

  劉小午

李橋銘

  李橋銘

  陸軍指揮機構是本輪軍改新成立的,哪些人能成為陸軍高級將領,自然頗受關注。而一支部隊誕生3名陸軍高級將領,更是讓人刮目相看。上文説了,這支部隊上過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戰場,李作成和他的繼任者賈曉煒中將(現任廣州軍區善後辦主任)都曾在前線殺敵,立下軍功,重用他們同立足於能打仗打勝仗的軍改思想十分吻合。

  劉小午也以會打仗聞名,曾多次指揮過大型演練,有一次他部署採用強電磁干擾迫使“敵方”通信悉數中斷,一舉獲勝。一位軍委領導欣慰地對他説:你心繫打贏,帶領官兵在推進部隊轉型、訓練轉變中邁出了堅實一步,不愧為英雄部隊的新一代擎旗人。

  值得一提的是,這幾位陸軍高級將領不僅能打仗,還對現代戰爭有著深入思考,李作成近幾年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和《國防》雜誌上發表過的許多文章,涉及裝備、防空、國防動員等多個領域。劉小午當團長時曾到美國曼哈頓大學攻讀電腦專業碩士,在軍區機關工作時又到國防大學攻讀了作戰指揮專業碩士,他曾親自主持編寫、審定了《資訊化常識問答》、《某型裝備知識問答》等多種資料,發給每名官兵。自己還走上講臺,為官兵開講座,辦夜校,傳授資訊化知識。李橋銘則在《紅旗文稿》上發表過一篇著名的文章《蘇聯軍隊“非黨化”的歷史悲劇》,用詳實的歷史資料闡述了黨對軍隊領導的重要性,在理論界引起了較大反響。

  在解放軍報上,長安街知事拜讀了李橋銘的一篇文章,發現他還是一名連長時,就是軍改的堅定支援者。文中,李如是寫道:

  1985年百萬大裁軍時,我是基層部隊的一名連長。一聲令下,我所在的高炮師被縮編為旅。同許多官兵一樣,我心裏也是忐忑不安:作戰任務不變,師改成旅,編制、人員和裝備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能行嗎?

  隨著新編制的逐步落實,部隊很快就發生了煥然一新的變化。首長機關減掉了五分之四,指揮機構更加精幹高效,傳達一份作戰命令較以往要快好幾倍。在減編後的第一次實戰演練中,通過高炮與導彈的混合編組,我們部隊的防禦範圍擴大了10多倍,戰鬥力較以往大大提升,一個旅的戰鬥力甚至強于一個師。

  正是由於長期在基層一線帶兵,上述幾位將軍身上多了幾分“地氣兒”,少了幾分“官氣兒”。李作成家鄉的熟人順路到部隊去看他,他也沒擺過什麼排場,總是讓鄉親們睡自己的床舖,自己隨便找塊門板,打個地鋪。幾次回村,遇到鄉親們,還跟以前語氣一樣招呼説:“哥哥,來一起走走。”

  李橋銘當軍長時,曾下到基層當“士兵”,他在自己的“當兵”體會中寫道,“與基層官兵貼得越近,底氣越足。重回班排,洗冷水澡、蹲連隊的通廁一度讓我感到不適應,加深了我對基層之難、官兵之苦的切身體會。作為領導幹部,多睡一睡連隊的硬板床,多吃一吃基層的大鍋飯,才能多一點兵氣,少一些官氣。”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