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人大代表:民告官 政府該敗訴就敗訴

2016年01月27日 11:26:14  來源:新京報
字號:    

昨日,北京市政協主席吉林在密雲代表團發言。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昨日,北京市政協主席吉林在密雲代表團發言。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北京市政協主席、北京市人大代表 吉林

  昨日上午,在“兩高”報告會後,北京市政協主席、北京市人大代表吉林前往密雲代表團,與北京市高院前任院長慕平和代院長楊萬明及代表們談起了司法的公平正義、法院的發展建設以及司法改革等話題。

  吉林表示,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應該成為司法工作人員的最高追求。同時他表示,在今後的司法工作中,程式方面的基本運作都應該讓社會有所了解,讓百姓們打官司不會輸在對程式的誤解上。

  可以用經濟發展成績反推司法情況

  對於社會最為關注的司法公平和正義問題,吉林表示,這麼多年,社會上對司法的公平正義有質疑,也出現了一些冤假錯案和極端案件,但平心而論,我國的司法總體是公平和正義的。

  涉及評價司法公平正義的標準,吉林説,經濟發展的指標可以用GDP來衡量,但是司法的公平正義卻很難用數字衡量。他比較贊同兩院院長的意見,即用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情況來評價司法的整體情況,“如果説我們的司法是不公平不正義的,那無法解釋我們改革開放這30年來的快速發展。一個不公平不正義的司法環境,是無法推動社會高速發展的,因此可以用經濟發展的成績來反推司法的情況。”

  司法工作者,對於現在存在的對社會司法不公的批評,以及一些案件的出現,也應該重視和反省。

  吉林舉例説,在司法領域,法院可能一年會審理幾十萬件案子,幾件出問題,看似無礙大局,但是對一個當事人來説,就是百分之百的問題。

  吉林表示,十八大以後,總書記提出,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這應該成為司法工作人員的最高追求。

  別讓老百姓因不理解程式輸官司

  吉林表示,因為是學法律出身,他也曾經在官司中當過原告,主要是希望體驗一下司法的過程。

  對於去年開始全面鋪開的司法體制改革,吉林表示這是中央政法委從推進司法公平和正義的長遠角度提出的,在今後司法體制改革中,要加大對法律和一些專業知識的宣傳力度,比如證據的採集以及非法證據的排除,應該讓社會知道,因為很多接觸案件的當事人確實不明白程式是怎麼運作的。

  吉林説,密雲曾經有一位老縣長告訴他,“打官司對老百姓來講,最難受的就是這些程式問題,有的時候官司不是輸在實體上,而是輸在對程式不熟悉上,會讓人覺得很吃虧很不值當”。

  對於民告官案件在去年上升、政府敗訴率為12.1%的情況,吉林説:“在一個法治國家,政府有什麼不能敗訴的?做得不對,該敗就敗,該賠就賠,該道歉就道歉,該承擔責任就承擔責任。”

  新京報記者 王巍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