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北京正研究居家養老子女帶薪護理 年內出臺辦法

2016年01月25日 06:25:08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北京正研究居家養老子女帶薪護理 年內出臺辦法

  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在新聞發佈會上接受記者採訪。

  北京正研究居家養老子女帶薪護理 年內出臺辦法

  京華時報製圖謝瑤

  北京正研究居家養老子女帶薪護理政策,年內出臺管理辦法。據介紹,居家養老子女帶薪護理主要針對有困難的失能、失智老人,預計有60萬人左右。昨 天,市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舉行了第二次全體會議,市人民政府在會上就《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的實施情況進行了書面報告。同時,本次大會召開第二場新聞 發佈會,詳細介紹了本市目前養老事業發展情況。異地養老的人群,在河北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醫療費用可按照北京的政策報銷,目前京津冀三地正在進行系統對 接。

  □現狀

  養老服務隊伍總量不足

  為了滿足居住在家老年人的社會化服務需求,去年5月1日起,《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正式實施。在實施居家養老服務的過程中,本市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

  比 如,目前,北京存在著養老服務設施欠缺的問題,城六區1600個老舊小區養老服務場所嚴重不足,適老性無障礙設施改造尚未開展,還沒有出臺對閒置國有資産 和設施用於居家養老服務方面的政策。已建成的街鄉鎮養老照料中心運營不善,服務功能不適,提供的居家養老項目有限。

  此外,養老服務隊伍總量不足。全市近300萬居家老年人需要與之相應的養老服務人才,但總量嚴重不足,居家養老服務人才缺口大,特別是為近60萬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服務的專業護理人才基本還是空白。

  □舉措

  如何緩解人手緊?

  今年推子女帶薪護理政策

  2015年,在養老照料中心推動針對家中有長期臥床老年人的短期託管服務,也就是常説的喘息服務,給這類家庭提供支援。今年,將會探索居家養老子女帶薪護理政策。

  《報告》中提出,北京將研究居家養老子女帶薪護理政策。這樣,今後政府將出錢“聘請”子女在家照顧老人,既能彌補養老護理員的數量不足,又能滿足失能老人的情感需求。

  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介紹,居家養老子女帶薪護理政策,在南京有類似探索,“在家中提供相應護理的時候,監管體系怎麼設計、如何確保有效和簡潔,是目前正在做的事”。

  “今 年相關的管理辦法會出臺,隨後將進行試點。”李紅兵説。辦法的最主要內容是考慮到監管,如何確保這些政府發補貼、給薪金的子女能真正回家照顧有需要的老 人,真正保證老人養老問題,這些監管辦法必須要做到,目前相關的辦法正在研究,年內具體的方案將出臺,並選擇合適的區先行試點,並進一步推廣。

  市 人大副秘書長劉維林稱,探索子女“帶薪”護理父母,不是鼓勵“贍養父母還得先給孩子錢”這樣的觀念,只是政府對在家護理老人的子女的一點補貼,與孝順父母 的傳統不衝突。北京今後在探索中會出臺詳細規定,這不是要混淆子女的孝順父母責任,而是兩碼事,家庭有老人的,子女自願擔負護理老人職責,政府給補貼就相 當於政府購買服務的意思,補貼並不見得多,主要起到鼓勵作用。

  據介紹,居家養老子女帶薪護理主要針對有困難的失能、失智老人,預計有60萬人左右。

  怎麼解決費用高?

  家庭病床醫療費將納入醫保

  《報告》提出,北京準備對家庭病床發生的醫療費用項目進行細化,將符合規定的項目納入醫保報銷範圍。同時,調整本市基本醫療保險報銷範圍中護理費、醫療康復項目,提高報銷水準。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巡視員徐仁忠介紹,未來,市人社局還將促進社區衛生機構和養老機構資源共用,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養老機構和養老照料中心內設置分支醫療機構,開闢醫保定點“綠色通道”。

  針 對老年人生病多、用藥多且行動不便的情況,為進一步方便老年人在居家附近就醫用藥,市人社局在醫保社區用藥報銷範圍中進一步增加了224種常見病、慢性 病、老年病的藥品,使社區醫保可報銷藥品達到1435種。徐仁忠表示,本市老年人在社區衛生機構就醫,使用醫保目錄內藥品發生的相關費用都可以納入醫保報 銷。

  同時,本市將進一步完善家庭病床醫保報銷政策,減輕老年人負擔。如將本市老年人在大醫院住院期間的醫療護理費、物理康復治療費 等納入醫保報銷範圍的基礎上,考慮到居家養老的老年人行動不便的實際困難,市人社局出臺政策鼓勵和支援社區衛生機構為患病老年人建立家庭病床,並將家庭病 床醫療費用納入醫保報銷範圍。包括家庭病床建床費、家庭病床查床費、治療醫藥費,此外還將報銷起付線降低50%。

  如果老年人出院後24小時內建立家庭病床的,醫療費用按連續住院計算,無需再支付起付線。徐仁忠表示,這樣將進一步減輕居家養老患病老年人的醫藥費負擔。

  此外,關於擴大醫療和康復項目問題,徐仁忠表示,按照現行醫保制度,在治療方面的護理費目前已經全部納入報銷,而大部分康復項目也在報銷範圍之內。徐仁忠表示,有關部門正在研究規範醫療服務項目,下一步,醫保將會逐步將康復項目納入報銷項目中。

  看病如何少跑腿?

  開展社區家庭醫生式服務

  《報告》提出,在有條件的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設老年病科,推進6家醫療機構康復功能轉型。在醫聯體內部逐步統一核心醫院與社區的藥品目錄和品規,減少為社區老年人配送藥品環節。

  市 衛計委副主任耿玉田介紹,在城六區每個區選擇一家二級醫療機構,向康復功能轉型。目前,市衛計委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按照 有關規定提供定期免費體檢服務,提供疾病預防、傷害預防、自救及自我保健等健康指導;開展社區家庭醫生式服務,老年人常見病、慢性病進行綜合管理,開展醫 療、護理、康復服務指導;提供優先就診和與其他醫療機構之間的雙向轉診等服務;根據需要與社區托老所開展合作,為老年人提供簽約式醫療衛生服務。

  今 後,還將建立家庭病床,實行“三優先”服務,免收老年人普通門診掛號費,對享受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和生活困難補助的老年人免收家庭病床查床費,每年 為轄區內65歲以上老年人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務,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狀況評估、體格檢查、輔助檢查和健康指導。

  □保障

  老小區咋解決上樓難?

  加裝電梯政府將撥款補貼

  市 政府提出,北京將開展既有多層住宅樓房增設電梯試點。這次試點將由住建部門牽頭,在城六區啟動試點,目前補貼款已經劃撥試點區。下一步,北京將制定申請主 體、審批手續、補貼申報、産權歸屬、後續運維等一系列詳細的方案,對建設小型液壓外挂式電梯等創新方案進行論證評估。

  市住建委副主任趙成介紹,所有納入老舊小區環境整治,平房區、棚戶區改造的項目都在全面推開無障礙改造、適老改造,老舊樓房加裝電梯正在推進並且有階段性進展,財政部門目前已確定了城六區試點的資金方案,40%安裝費用由政府承擔。

  老樓裝電梯面臨的問題是,第一安裝位置不能影響消防通道和公共安全;第二電梯設計方案要保證樓房的結構安全;第三是資金還需要籌集,可以産權單位、居民自己出,也可以有其他社會資金支援;四是涉及到相關業主和居民的同意。

  為了保證相關資金使用透明和公正,城六區加裝電梯試點工作的方案正在徵求意見,之後會全面鋪開。

  異地養老可行嗎?

  兩類人群“河北看病北京報銷”

  提到異地養老的問題,李紅兵介紹,去年開始,作為試點,中標集團在河北高碑店建設大型養老設施,馬上封頂,這讓北京的政策能夠出北京。

  徐仁忠介紹,北京市人社局已和河北省人力社保廳簽訂了相關協議。在北京退休後在河北居住、在北京工作在河北居住的兩類人群,在河北就醫時,只要是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醫療費用都可以按照北京的政策報銷。同時,河北人在北京看病也有相應的政策安排。

  但 目前,異地就醫的結算問題面臨困難,因為河北和北京的醫保政策不一樣,河北有11個統籌地區,北京為市級統籌,政策不一樣。因此,現在看病的時候需要先現 金墊付,回北京後再報銷,報銷時間長一點,不能實現實時報銷。不過目前,北京市和河北省、天津市的系統進行對接,“這是大的系統改革和完善,需要時間,但 是我們也在加快速度,北京已經做好了準備。”

  □對話

  資訊化居家養老模式將全市推廣

  昨天下午,北京市民政局發言人李紅兵在參加海淀團小組審議前,接受京華時報記者專訪時透露,在推行居家養老模式的過程中,最大的難點是摸準老年人分層次的需求。李紅兵表示,未來資訊化居家養老模式將在全市範圍內推廣。

  首先滿足失能老人需求

  京華時報:我們北京現有的養老床位,並不能滿足所有老年人的多樣化需求,未來我們將如何做?

  李 紅兵:首先我們要回到一個問題上,到底什麼人適合去住養老機構,按照我們原來的觀點,我們沒有對人群進行劃分。很多老百姓好像認為,退休就可以住養老機 構。但實際上,真正的要住養老機構的人群,應該是在居家養老服務中,生活周邊已經很難有適合老年人需求的服務。並在居家養老成本很高的情況下,通過集中的 方式來降低成本,從而選擇住到養老機構,所以養老機構首先要滿足的是失能老年人的需要。健康老年人可以自行選擇養老模式,就近選擇或者通過其他途徑選擇養 老模式,這些老年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性價比,綜合考慮選擇怎樣的方式。

  此外,在服務的供給當中,有些是政府應當承擔的責任,尤 其是在人口非常集中的中心城區。各種居家服務,還是要依託一個平臺才能到府服務。而服務平臺需要用房,用房實際上佔目前居家養老很大的一個成本比例。為 此,政府也在思考,今年政府將免費或低償為服務平臺提供設施,平臺只需要負責專業化的運營和服務。服務成本降低了,費用也就不會轉嫁到老年人身上。

  摸準老年人分層次需求

  京華時報:北京在推居家養老模式的過程中,朝陽區推行老年人“一鍵呼求”的試點模式。未來,是否會全市推廣?

  李 紅兵:這是肯定的,資訊化一定是未來解決居家養老模式非常重要的必經途徑。居家養老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分散,居住地分散、需求分散,這種需求的分散對於提 供者來講,是一個非常難解決的問題,也將會帶來很高的成本。因此,只有通過資訊化的方式,把分散化的需求整合在一起,變成不同的幾大問題。比如,老年人只 需要找人到府來擦玻璃,而不是需要一個保姆,這時老年人可以通過這個平臺滿足需要,這就是細化問題。這樣才能切身解決成本高,需求分散的問題。朝陽推廣的 這種方式,目前也在摸索經驗,但一定要做的就是細化老年人的需求。

  在“細化”過程中,最大的困難是要摸準居家老年人分層次的需求。 真正困難的老年人被兩道門擋住了,一個是家裏的門,不進家門了解不到老年人的困難。另一道門是心裏的門,老年人表達不出來,我們要把困難找出來。需求不清 就不會有好的供給,供給側改革也是要調整這些問題,最主要的問題是抓需求,所以失獨老年人的需要更是重中之重,這是我們上半年的重點工作。

  京華時報記者劉雪玉

  □相關熱點

  盤活城鄉社區現有閒置設施

  在 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方面,本市已出臺了《養老服務設施專項規劃》、《居住區無障礙設計規程》等相關文件。今年還將結合非首都功能疏解,對城鄉社區現有閒置設 施進行全市普查、整理和資訊收集,出臺相關支援性政策,整合盤活存量資源,緩解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不足的問題。

  特殊老人可獲商業服務

  在老年人優待服務方面,在既有優待服務基礎上,2015年將優待服務內容擴展到六大類44項。在政務服務、衛生保健、商業服務等方面對有特殊困難、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新增了提供到府服務的內容。

  試點居家養老服務綜合改革

  市民政局局長李萬鈞表示,還將加強對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頂層設計,將《條例》實施提升到新水準。同時,增加東城、海淀為居家養老服務綜合改革試點區,並在朝陽和海淀試點推進驛站建設。開展農村地區養老服務試點、居家養老與醫療服務相結合試點。

  資金方面,加大市級資金對居家養老服務的投入,發揮其在養老服務方面的統籌引領作用。建立與老年人口增長趨勢聯動的財政投入增長機制,明確區級在居家養老服務中的責任和投入要求。

  此外,整合為老服務資訊平臺資源,建設全市居家養老服務業務管理平臺。推進養老助殘卡的廣泛應用,把養老助殘卡打造成為集社會福利、出行優待、消費優惠、服務便捷為一體的老年人專屬“金卡”,實現對老年人服務滿足情況的智慧分析和精準管理。

  基層敬老院將進行改造

  李萬鈞表示,北京機構養老床位在“十二五”期間發展迅速,去年底養老床位12萬張,在全國屬於頂尖水準,應對老年人入住機構的需求沒有問題。“十三五”期間養老床位還要增長,按照現在的發展速度,保守估計在15萬張左右。

  床位的增長主要依靠市場調節,政府的則是把重心繼續放在支援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以及已建成的養老機構的功能完善上。例如,如何把醫療完全引入養老機構、郊區養老機構怎麼提供像城區一樣的醫療服務等。此外,政府還要專門支援基層對現有的敬老院進行改造。

  京華時報記者文靜王碩 京華時報記者潘之望攝

[責任編輯:尹賽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