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司改試點將在全國推開 試點未因改革現離職潮

2016年01月21日 09:19:14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年終歲尾,中央深改組第十九次會議做出一項重要決定,2016年在北京、天津等13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適時推開司法體制改革試點。這是第三批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地方,也意味改革試點將在全國推開。

  試點法院檢察院主動“求變”

  2014年6月,中央決定對司法體制改革中4項基礎性、制度性措施開展第一批改革試點,上海、廣州等6省市名列其中。

  “剛剛確定第一批試點時,我們去廣東調研,突出印象就是法檢兩院對改革顧慮重重,擔心出現法官辭職潮、産生大量積案,畏難情緒比較強。”説起2014年的一次調研,中央政法委法治建設室的同志深有感觸。

  通過一年多實踐,現在試點法院、檢察院普遍要求改革,實現了從“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轉變。在廣東,司法體制改革試點範圍擴大到了全省法院檢察院的57%。上海、吉林、湖北、海南已在全省推開。

  權責一致、自主辦案、單獨職務序列——改革的職業前景讓更多優秀辦案骨幹回歸辦案一線崗位。

  統計顯示,上海市法院改革後一線辦案人員增加18.5%,吉林省檢察院改革後一線辦案力量比改革前增加23.6%。在深圳福田檢察院,188項原屬副檢察長、科長的案件審批許可權下放給主任檢察官,減少了審批環節,突出了檢察官的司法主體地位。

  隨著司法責任制的落實,新型辦案團隊的組建,法官檢察官能夠專心主持庭審、辦案,研究法律問題,辦案品質和效率也明顯提升。

  上海全市法院一審、二審後服判息訴率分別達到了92.1%、99%,試點檢察院2015年全年無一起錯案,青海試點法院結案數同比上升80%。

  新型法院證明改革符合司法規律

  2014年底,北京、上海、廣州智慧財産權法院相繼成立。2015年1月,最高法院第一巡迴法庭、第二巡迴法庭分別在深圳和瀋陽成立。這些都是在十八屆四中全會後,根據改革試點政策建立的新型法院。

  “一年來的運作效果充分證明司法體制改革政策是科學的,是符合司法規律的。”最高人民法院司改辦處長何帆説。

  在人員配備上,按照“優中選優”原則遴選出優秀人員擔任法官,並按照一個法官配備一個助理和一個書記員的“1+1+1”模式設置審判團隊。在審判團隊的運作上,嚴格實行司法責任制,誰辦案誰裁判誰簽發法律文書,不再像以往由庭長院長來簽發。

  運作結果顯示,2015年全年,第一巡迴法庭受理案件898件,結案843件,法官每人平均結案數70件。審限內結案率、文書上網率均達到了100%。

  地方法院未因改革出現辭職潮

  “改革還是非常成功的,直接解決了辦案法官檢察官和助理、司法行政人員的有機分離,使法官檢察官朝著職業化、精英化方向發展。這個期間,我們也看到了一些人的迷惑和憂慮,但法官檢察官隊伍整體還是穩定的。”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陳衛東評價。地方政法委提供的數字顯示,廣州中院去年一年辭職的法官人數不到總數的1%,沒有因為改革出現辭職潮。

  “在全國大範圍推動4項改革需要妥善解決這些問題,改革也將會循序漸進、統籌配套推進。”中央政法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據透露,關於司法責任制、法官檢察官職務序列及配套工資制度、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編制管理等方面改革意見出臺後,中央政法委正在會同有關單位抓緊研究起草地方法院檢察院內設機構改革、司法輔助人員職務序列和工資薪酬制度。

  今年還將推進法官法、檢察官法、法院組織法、檢察院組織法等有關法律修改。推進案件繁簡分流、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建立認罪認罰從寬制,已列入今年司法體制改革的重點。

[責任編輯:李學磊]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