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臺媒擔憂選前發生劇變 蔡英文公開場合穿防彈衣

2016年01月15日 06:58:18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原標題:臺灣今天進入“選前之夜” 媒體擔心兩岸發生劇變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陳雯萱】明天就是2016年臺灣“大選”投票日,為在“臺灣歷史上第六次民主大選”中 拼得勝利,朱立倫、蔡英文和宋楚瑜今天將做最後的衝擊,利用選前的24小時“瘋狂”造勢。鋻於12年前“大選”前一天曾發生過“319”槍擊案,臺“國 安局”已建議各候選人穿上防彈衣。昨天是選前倒數“黃金48小時”,各候選陣營磨刀霍霍,密集展開掃街拜票及造勢晚會。不過有島內媒體注意到,今年與 2012年相比,臺商返臺投票的熱情有所下降。

  選前之夜,藍綠將進行“大拼場”。據臺灣“中央社”14日報道,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朱立倫 最後兩週密集車隊掃街,從南臺灣的屏東出發,一路往北狂掃;選前大型造勢活動也以“六都”為主,從9日黃金周的臺北大遊行開始,先後到臺南、桃園的團結造 勢晚會, 14日在高雄,選前之夜的壓軸則在臺中、新北。北臺灣一向是藍營優勢選區,這次卻成為藍綠的激戰選區。朱立倫15日上午在臺北市做最後的壓軸車 隊掃街,從國民黨中央黨部所在的中山區出發,4小時狂掃臺北8個“立委”選區。15日傍晚,朱立倫將趕往臺中參加選前造勢晚會,最後則回到藍營在全臺的最 大票倉,也是朱立倫執政的新北市,馬英九、連戰、吳伯雄等黨內大佬將出席力挺,大團結呼籲支援者一定要出來投票。14日,這幾名國民黨大佬已同臺呼籲“集 中選票,終結分裂”,全力為國民黨和朱立倫催島內藍票。

  “明天的午夜零時(指15日晚24時),所有的競選活動即將結束。最後的一里路,在 1月16日即將跨出最後的一步。”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14日在臉譜上發文,呼籲支援者在1月16日走進投票所,“用手中選票寫下歷史”。報道稱, 蔡英文在選前一週啟動“點亮臺灣每一里路”全臺掃街造勢活動,從家鄉屏東楓港出發,花5天時間從屏東掃到新北市,營造勝選氣勢。蔡英文14日和15日在高 雄拜票,接著從高雄出發,馬不停蹄把西半部10縣市再度橫掃一次,要全力催出支援者的選票。蔡英文14日掃高雄、臺南、嘉義、彰化和臺中,晚間連趕新竹、 桃園兩場造勢晚會。15日白天,蔡英文掃街車隊從臺中豐原起跑,途經苗栗、新竹、桃園、新北,最後一路挺進臺北市,進行車隊大掃街;選前之夜,蔡英文先前 往新北市板橋的造勢晚會,最後趕往“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的造勢晚會,象徵“前進總統府”。

  東森新聞報道稱,宋楚瑜選前3天也相當忙碌,13日先是跨海連趕金門、新莊,14日分別在板橋、宜蘭進行掃街拜票活動,晚間再返回新北市幫“立委”候選人站臺,15日則預計從彰化出發,走訪埤頭、二林、草湖及溪湖,晚上回到臺北市臺北田徑場進行造勢活動。

  有島內媒體發現,因為接獲恐嚇情資,從13日開始,蔡英文的造勢晚會取消(經過民眾的)大進場,改由後方上臺,蔡英文也穿上了防彈背心,以防意外。臺灣《聯合晚報》報道稱,臺灣“警政署長”陳國恩14日表示,選舉倒數階段,網路謠言四起,“國安”單位和警方均已掌握情資,全力追查並嚴陣以待,有信心讓這次選舉在最和平、最安全的環境下完成。陳國恩説,鋻於過去曾發生“319”槍擊案和連勝文槍擊案,“國安局”已發文給各候選人,建議配合穿著防彈衣。為確保 “總統”“副總統”候選人參加各場造勢活動的安全,臺各地警方加強舞臺人員辨識及管制,出動偵爆犬和防爆小組偵檢爆裂物,並在大型造勢活動規劃安全走廊。

  投票日臨近,在大陸工作的臺商陸續返臺投票。據臺灣《經濟日報》14日報道,上海臺商返臺投票熱情升溫,16日前,上海虹橋、浦東兩機場回臺航班已“一位難 求”,上海臺協包機300人也已滿座,中華航空緊急增開16日淩晨零時16分的加班機,從浦東機場直達桃園,助臺商返臺投票。但據臺灣《旺報》報道,臺企 聯常務副會長謝智通表示,臺商回去投票主要還是愛臺灣的表現,不希望臺灣局勢變化,影響兩岸和平發展,這是臺商最基本立場,但在大勢已定的預期下,估計回 去投票的臺商約10萬人,比2012年少一半。上海臺協會長李政宏表示,2012年上海地區返臺投票的臺商約六七萬人,今年預估減少30%。

  有島內媒體特別注意到大陸對此次臺灣“大選”的態度。《聯合晚報》14稱,大陸在“習馬會”後出奇的安靜,但這樣的冷靜與平和透露出一 些不尋常的氣息,似乎大陸正在籌劃一個新的佈局,而在新佈局下的兩岸關係恐怕並不能如臺灣所願。《聯合晚報》援引往返兩岸人士的話稱,大陸如今想法是,無 法阻攔民眾投票讓蔡英文上臺,就保持外弛內張的態勢,北京已畫下一個明確界線,就是5月20日。在5月20日之前,一切都將繼續以“九二共識”為基礎,與 臺灣互動,然而蔡英文5月20日一上臺後,就職演説裏沒有任何“九二共識”的蹤影,將發生劇烈的轉變。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