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盤點習近平經濟思想:從經濟新常態到供給側改革

2016年01月12日 13:30:24  來源:中國共産黨新聞網
字號:    

  學習路上按:進入歷史新階段,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進一步推動著整個經濟領域的發展、改革和開放。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圍繞經濟問題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習近平對當前中國經濟發展作了系統闡述,對新常態下推動經濟發展提出系統要求,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進一步指明瞭方向。“學習路上”盤點梳理習近平關於六個重大經濟問題的論述,與網友一起領會“習近平的經濟思想”。

  論“經濟新常態”

  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

  ——2014年5月9日至10日,習近平在河南考察工作時指出

  中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有幾個主要特點。一是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二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産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三是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2014年11月9日,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上的演講

  這些趨勢性變化説明,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複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品質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2014年12月9日至1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經歷新舊動能轉化的陣痛,但中國經濟穩定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中國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深入推進,國內市場需求強勁,經濟發展具有巨大潛力、韌性、迴旋餘地,結構性改革正在深化,中國經濟的前景十分光明。

  ——2015年10月18日,習近平接受路透社採訪時的講話

  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這是我們綜合分析世界經濟長週期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斷。

  ——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

  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要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堅持改革開放,實行宏觀政策要穩、産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戰略上堅持持久戰,戰術上打好殲滅戰,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産力水準實現整體躍升。

  ——2015年11月10日,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強調

  要解決世界經濟深層次問題,單純靠貨幣刺激政策是不夠的,必須下決心在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方面作更大努力,使供給體系更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

  ——2015年11月18日,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主旨演講

  著力加強結構性改革,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率,提高投資有效性。

  ——2015年12月14日,習近平在政治局會議在研究2016年經濟工作上強調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

  ——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

  習近平強調,要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重點是促進産能過剩有效化解,促進産業優化重組,降低企業成本,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增加公共産品和服務供給,著力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需要,推動我國社會生産力水準實現整體躍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

  ——2016年1月4日至6日,習近平在重慶調研時強調

  論“共同富裕”

  要堅持經濟發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解決好人民群眾關心的教育、就業、收入、社保、醫療衛生、食品安全等問題,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實在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2015年5月27日,習近平在華東七省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上的講話

  中國人民正在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全面小康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現有人掉隊。未來5年,我們將使中國現有標準下70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2015年10月16日,習近平在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的主旨演講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脫貧攻堅戰的衝鋒號已經吹響。我們要立下愚公移山誌,咬定目標、苦幹實幹,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習近平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論“經濟增長”

  中國經濟發展正在從以往過於依賴投資和出口拉動向更多依靠國內需求拉動轉變。我們不再簡單以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率論英雄,而是強調以提高經濟增長品質和效益為立足點。

  ——2013年10月7日,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演講

  我們這麼大個國家、這麼多人口,仍然要牢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時,要全面認識持續健康發展和生産總值增長的關係,防止把發展簡單化為增加生産總值,一味以生産總值排名比高低、論英雄。轉方式、調結構是我們發展歷程必須邁過的坎,要轉要調就要把速度控制在合理範圍內,否則資源、資金、市場等各種關係都繃得很緊,就轉不過來、調不過來。各級都要追求實實在在、沒有水分的生産總值,追求有效益、有品質、可持續的經濟發展。

  ——2013年11月3日至5日,習近平在湖南考察時強調

  中國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持續推進,居民儲蓄率高,消費潛力巨大,人民工作勤奮,中等收入者比重在提高,服務業發展勢頭強勁,市場空間和潛力都很大,今後一個時期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有基礎也有條件。

  ——2015年9月22日習近平接受了美國《華爾街日報》書面採訪時表示

  論“區域協調發展”

  要在中西部和東北有條件的地區,依靠市場力量和國家規劃引導,逐步發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為帶動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推動國土空間均衡開發。

  ——2013年12月12日,習近平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面向未來打造新的首都經濟圈、推進區域發展體制機制創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佈局和形態、為優化開發區域發展提供示範和樣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有效路徑、促進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相協調的需要,是實現京津冀優勢互補、促進環渤海經濟區發展、帶動北方腹地發展的需要。

  ——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在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專題彙報時的講話

  論“一帶一路”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順應了時代要求和各國加快發展的願望,提供了一個包容性巨大的發展平臺,具有深厚歷史淵源和人文基礎,能夠把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同沿線國家的利益結合起來。要集中力量辦好這件大事,使沿線國家對我們更認同、更親近、更支援。

  ——2014年11月4日,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上講話

  “一帶一路”建設秉持共商共建共用原則,弘揚開放包容、互學互鑒的精神,堅持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目標,奉行以人為本、造福於民的宗旨,將給沿線各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2015年10月15日,習近平在北京會見出席亞洲政黨絲綢之路專題會議的外方主要代表時表示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