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官員稱將青島防汛能力全歸功德國人説法不正確

時間:2012-07-24 14:23  來源:人民網

  青島難被淹是誰的功勞

  2011盛夏的中國被暴雨摧殘。北京,武漢,長沙,成都,南京等大城市在暴雨過後都成澤國。100多年前,維克多雨果在《悲慘世界》中寫道,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如今這個“良心”正接受著空前考驗。

  青島市地下排水管道。

  在網友戲謔地説“歡迎來看海”的時候,人們又重新提起那個中國下水道標桿城市——青島。因德國佔領青島期間鋪設的下水管道品質牢靠、設計精良,青島被尊為“中國最不會被淹的城市”。“德國製造”一時也備受推崇、感念。

  事實真的完全如此嗎?城市內澇的病灶又在何處?

  官員稱將青島防汛能力全歸功德國人説法不正確

  雨季來臨,很多城市都出現了內澇,有些城市都可以游泳了,但是在咱們青島,從來沒發生過內澇,還被網友稱為“中國最不怕淹的城市”,原因是什麼呢?今天記者來了一番探險,走進了青島所謂地下排水網裏面。

  青島城市排水管網 寬到可以跑汽車

  在青島棧橋邊遊玩的外地遊客可能不知道,就在離棧橋一百米之外的這個洞口就是青島城區的一個重要排水口。這是青島排泄雨水的其中一個暗渠,寬三米、高兩米五,比城市裏有些單行道還要寬敞。從這個位置我們可以看到,整個隧道非常寬,容納大排量的小汽車通行完全沒有問題。

  記者從青島市排水管理處了解到,這種通向大海的排水暗渠對於青島的城市排澇功不可沒。

  排水系統3000公里“德國造”佔1/30

  劉魯峰主任告訴記者,我們現在看到的這種暗渠,是德國佔領青島期間建的地下雨水管道,至今在青島依然沿用的有80公里左右,這種排水口根據城市的格局分佈在前海各處。

  劉主任告訴記者,德國在青島建造的排水系統具有一定前瞻性,對當時城市的排澇起到很大作用。但隨著青島城市的發展,目前青島使用的排水系統絕大多數是新中國成立之後建造的,總長達到兩千九百多公里,德國建造的排水系統佔的比例很小,因此網上把青島城市防汛能力全歸功於德國人的説法並不正確。

  劉魯峰:“從數字來看,它三十分之一都佔不到。”

  另外,青島之所以能夠安然度過雨季的考驗,沒有發生城市內澇,除了新中國成立後建立起來的健全排水系統起了大作用外,還與青島自身地理優勢有關。

  劉魯峰:“青島是一個沿海的丘陵地形,這種地形使得雨水比較容易收集。”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分享到:
編輯:芮益芳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