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專家回應暴雨預警問題:手機短信無法向全體市民發送

時間:2012-07-23 07:59  來源:人民日報

  7月21日,北京市遭遇強降雨,大部分地區出現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天氣過程,産生了較為嚴重的影響。

  針對人們關心的暴雨預報預警等問題,記者22日專訪了北京市氣象臺臺長喬林、北京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郭金蘭等氣象專家。

  □降雨為何如此之強?

  持續幾天悶熱積蓄充沛水汽;冷暖空氣交匯點恰好處於北京上空

  郭金蘭介紹,受高空冷空氣和西南強暖濕空氣的共同影響,21日10時開始,北京市自西向東出現歷史少見強降雨,22日3時強降雨基本結束,6時全市降雨結束。本次降雨過程中,北京市大部分地區出現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具有雨量大、降水急、範圍廣的特點。全市平均降雨量170毫米,最大降雨量出現在房山河北鎮水文站,達460毫米,突破北京1951年開始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的歷史紀錄。

  喬林分析,這場降雨威力如此之大,有水汽、地形、城市熱島效應等方面的原因。持續幾天的悶熱給京城積蓄了充沛的水汽,21日北京以南的水汽源源不斷地輸入,空氣濕度達到飽和。城市熱島效應,使城區氣溫難以回落,水汽無法流失。北京西部、北部環山的特殊地形,則使被堵截的氣流受到抬升。這種情形下,一遇到冷空氣活動,對流雲團就得到強烈發展。

  在21日一同遭遇強降雨的華北地區,北京降雨最強,影響最大。喬林解釋,此次天氣系統雖然覆蓋了整個華北地區,但冷暖空氣的交匯點恰好處於北京上空,因此持續時間長,雨強較大,還伴有雷電。

  □橙色預警為何下午6點半才發佈?

  預警信號發佈有嚴格標準,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滾動式發佈

  郭金蘭説,北京市氣象臺最早于19日16時開始預報此次降水過程;20日連續兩次發佈專題預報,指出21日傍晚到夜間有暴雨,部分地區有大暴雨。21日6時發佈“午後到夜間本市將會有暴雨天氣,西南部和東北部有大暴雨,並伴有雷電”的預報。10時向北京市政府報送《重要天氣報告》,指出“中午前後本市將開始出現降雨,強降水將主要集中在傍晚到夜間,預計本市大部分地區的累積雨量將達到暴雨(40—80毫米),局部地區降水量將超過100毫米。”

  北京市氣象臺于21日9時30分—22日1時,連續發佈暴雨藍色預警信號2次、暴雨黃色預警信號3次、暴雨橙色預警信號2次。其中,暴雨橙色預警是自2004年《北京市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實施辦法》頒布以來,首次使用。

  第一個暴雨橙色預警,于21日18時30分發佈,當時暴雨已經持續數小時,發生了很嚴重的積水內澇情況。有人産生疑問:這種預警是否有些滯後?本次降雨過程在一兩天前就已經預測到了,為何不能更提前一些發佈暴雨橙色預警?

  郭金蘭回應説,預警信號的發佈是有嚴格標準的,暴雨橙色預警的含義是“3小時內降雨量將達5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按照這個標準,不可能提前很長時間就發佈暴雨橙色預警。

  喬林也表示,北京市氣象臺21日9時30分,發佈了暴雨藍色預警信號,提醒人們“12小時內降雨量將達50毫米以上”,在此基礎上,根據天氣狀況和最新預報,逐步將預警信號升級為黃色、橙色。氣象部門是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滾動式地發佈氣象預警信號。

  □為何很多市民沒有收到預警短信?

  手機短信受到發佈速率的制約,無法向全體市民發送

  此次強降雨過程中,氣象部門向140多萬人次發佈了手機短信。當暴雨來臨時,並不是所有的市民都收到了預警資訊。能否提供更細緻週到的服務,比如給全體北京市民發送提示短信?

  對此,喬林表示,手機短信受到發佈速率問題的制約,如果向全體在北京地區的人發送,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

  喬林還認為,發佈預警資訊,靠短信是不夠的。實際上,氣象部門通過多種傳播方式,發佈了預警資訊。

  在這次強降雨過程中,氣象部門通過所掌握、聯繫的各種媒體(社區大屏3000多塊、移動電視5萬餘塊、中國天氣網、首都之窗、新浪微博、北京電臺、電視臺、聲訊電話等),向公眾及時發佈了暴雨、雷電和地質災害預警。

  喬林提醒,面對極端天氣增多、增強的趨勢,應注意了解最新預報、預警資訊,此外,應主動學習不同天氣裏相應的防範措施,才能有備無患。例如,在城市裏,駕駛員發現立交橋下等低窪區有積水,應停車或避開;在山區,應特別注意防範強降水匯流形成的山洪、地質災害。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分享到:
編輯:芮益芳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