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異地高考呼之欲出,幾多夢想能夠成真?

時間:2012-07-20 12:47  來源:新華網

  備受矚目的“異地高考”改革日前傳出新消息:教育部有關負責人透露,關於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後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的意見已進入實質階段,將適時發佈。

  呼籲多年的異地高考政策會有哪些內容?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了解到,新政策或許只是一些原則性要求,具體措施仍由地方根據實際情況另行制訂。

  異地高考:百姓呼聲越來越高

  “讀書的政策總是會變的,而且相信會變得越來越好。”一度作為中國農民工形象的代表登上美國《時代》週刊的深圳女農民工肖紅霞對自己的兒子這樣説。

  與許多農民工一樣,從進城務工的那一刻起,肖紅霞就夢想自己的孩子跟隨自己在工作所在城市完成小學、初中、高中的學業,最終參加高考。不過曾經“鐵板一塊”的戶籍政策並不允許這樣做。

  自從恢復高考制度以來,國家規定考生只能在戶籍地參加高考,各大學在各省區市按名額錄取。然而這些年來,數以億計的進城務工人員,開始“撼動”學籍加戶籍的高考管理制度。

  最近一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我國進城務工人員總量已達2.6億,其中跨市進城務工人員總量2.2億。因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流入地求學已成為億萬人的呼聲。

  2008年7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切實解決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問題。從這一年起,隨遷子女的義務教育“以流入地為主,公辦學校為主”的解決方案開閘。

  更大的問題是,義務教育後如何升學,特別是異地高考。那些自2008年起已在享受義務教育的孩子,正逐步進入高考年齡段,他們已經等待不起。

  2009年起,全國兩會上就有代表委員提出“異地高考”建議,2011年3月,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列席全國兩會時表示,教育部目前正在和上海、北京研究,逐步推進異地高考。2012年3月,異地高考方案有望年內出臺的消息,再度成為兩會焦點。

  應該説,異地高考是改革開放以來大範圍觸動城鄉不同利益人群的一個兩難命題。支援者認為,突破戶籍制度的桎梏,推行高考同城待遇,將實現更公平、更合理的教育資源分配,是“有教無類”的理想寫照。反對者擔憂,異地高考的政策鬆動,會帶來一系列新問題,譬如大城市人口進一步膨脹、本地與外來生源利益失衡等。

分享到:
編輯:芮益芳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