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三公經費概念模糊誤導公眾 預算外隱含更大空間

時間:2012-07-12 08:26  來源:中國青年報

  國務院日前公佈《機關事務管理條例》。條例規定了將被處罰的六大情形,其中規定採購奢侈品、超標準的服務或者購建豪華辦公用房的,最高將被給予撤職處分。

  7月9日,國務院公佈《機關事務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這是我國第一部專門、全面規範機關事務管理活動的行政法規。

  “縣級以上政府部門應當採取定員定額的方式,編制機關運作經費預算,嚴格控制三公經費的規模和比例,三公經費支出不得挪用其他預算資金”,條例中對於“三公經費”的相關規定被認為是最大的亮點,全國人大代表葉青評價説,這是迄今為止針對“三公經費”最嚴厲的法律規範,讓人看到了約束“三公經費”的希望。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鄧淑蓮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表示,2011年七八月間中央95個部門公開的“三公經費”支出的準確定義都是“財政撥款中的三公經費”,而在各個部門的相關支出中,財政撥款僅是其中一部分,其餘行政事業性收入、預算外收入等非財政撥款中,往往隱含著更大的“三公經費”支出空間。

  目前尚未納入國家預算管理的這部分收入數量比較龐大,科目也很龐雜,就中央一級財政看,大量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都在其列,數量很難掌握。

  正如鄧教授所説,6月27日,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做國務院關於2011年中央決算的報告時表示,93.64億元的“三公經費”支出,是匯總了2011年中央行政單位、事業單位和其他單位用當年財政撥款開支的總數。

  鄧淑蓮告訴記者,按照目前的預算科目分類,沒有完整的“三公經費”這一科目,各個部門預算的支出,一般分為“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兩大類,通俗地講,基本支出是“養人”的費用,資金來源於各級財政的直接撥款,項目支出是“做事”的費用,其資金來源則是各級發改委的項目撥款以及配套資金。

  “三公經費”屬於基本支出,但在鄧淑蓮看來,目前中央各個部門和部分地方政府公佈的“三公經費”支出中,屬於基本支出的只佔了很小的一部分。

  鄧淑蓮解釋説,基本支出屬於“人頭費”,定員定額,預算管理相對嚴格,只能支付正常的招待費、小型會議費用,而項目支出沒有具體的標準,部門隨意性支出很多,一些違規的“三公經費”支出就被轉移到項目支出裏了。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説,條例首次以國家立法的形式,明確規定了編制機關運作經費預算要採用定員定額方式,‘三公經費’不得挪用其他預算資金,意義很重大。”鄧淑蓮説。

  6月27日,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2011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情況時表示,“三公經費”概念不清晰、口徑和標準不夠規範,不利於發揮約束和控製作用,也容易造成社會公眾誤讀。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