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專家稱幹部“退居二線”吃空餉現象折射體制弊病

時間:2012-07-05 10:36  來源:中國青年報

  近日,有媒體報道湖北省武穴市教育局的人事怪現狀:“該教育局,一方面大量人員超編,需挪用其下屬單位的事業編制。另一方面,有官員佔著編制,不上班,吃空餉。”

  7月2日,湖北武穴市官方新聞網發佈説明稱,針對網路反映湖北武穴教育局超編200%的情況,市委、市政府迅速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部署,組織市政府辦、市委組織部、市監察局、市財政局、市編辦、市人社局等相關部門成立調查專班,于7月2日下午到市教育局調查相關情況,並將根據調查情況依法依規予以處理。

  武穴市教育局局長王衛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局機關確實存在超編的情況。對此,我們也正在想辦法積極處理。”王衛平還回應,為了激發幹部的積極性,武穴市教育局于2011年進行了相應調整,其中一項就是讓30個年齡50歲以上的幹部退居二線,這部分人只在高考、中考工作任務重的時候回單位參與工作,編制保留,工資照發,享受各種津貼。

  機關事業單位領導幹部在“退居二線”之後,佔著編制,工資照發而且享受在職人員的福利待遇,並非武穴市教育局獨有的現象。今年5月,浙江省永康市的市委機關報刊登了《永康市在編不在崗人員自查情況結果通報》,曝光和公示了該市192名因各種原因“在編不在崗”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其中一類“吃空餉”的情況就是“中層正職退居二線”,有崗位不上班,卻照常拿工資。

  湖北某縣一位正科級幹部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在我們這裡,現在的情況是,縣一級的機關或者事業單位的領導幹部,尤其是‘一把手’,到了53歲就必須要退居二線,因為沒有到退休年齡,一般會被安排到另一個崗位上去。這些崗位通常不會像之前擔任的領導職務那樣有‘實權’,往往也比較清閒。同時,他們會繼續佔著編制,上班與否都可以拿到工資。”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學者梅賜琪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説,“吃空餉”可以分成兩種不同的情況:一類是“佔坑”,一些幹部親屬利用各種關係,人不上班,但是把編制佔了;另一種是“挪坑”現象,就是這種“退居二線”的情況,把職位挪出來,但是把編制佔住。

  “在目前這種近乎終身制、封閉、名義低薪的官員體制之下,官員除了吃皇糧之外,並沒有出口,因此,只能體制內解決。但是,如果他們長期滯留在一個崗位,就會影響到其他幹部的上升空間。因此,讓這樣一部分人‘吃空餉’是在目前體制之下解決問題的一種辦法。”梅賜琪説,“實際上,我們客觀地來看,這些官員退居二線並不是心甘情願的。而且他們退居二線之後所拿到的‘空餉’,與龐大的職務消費相比,可能並不是一個特別巨大的數據。”

  一些機關事業單位面臨著這樣的“尷尬”:一部人佔著編制卻不幹活兒,單位需要幹活兒的人,卻可能遇到“無編可用”的情況。有專家認為,機關事業單位領導幹部“退居二線”佔編制卻“吃空餉”現象,反映了目前編制管理體制和幹部管理體制的弊病,幹部“能上不能下”,一些“退居二線”的官員有一定職級,不願放下架子或沒有能力去做大量事務性工作。

  梅賜琪在調研中發現,“很多基層政府和單位都在説缺編制,工作人員不夠用。事實上,各級政府都在應付各項自上而下、臨時性或長期性政策任務,同時自身也會提出一些政策設想,再加上一些人還在‘吃空餉’,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很多部門的確都缺人,尤其在基層單位,無人可用,無編可用的情況非常突出”。

  “要解決‘吃空餉’的問題,恐怕不是把人都清除出去那麼簡單。實際上,這些年曝光的‘吃空餉’的現象很多,相關部門的決心也很大,但是挪坑型的‘吃空餉’仍然屢禁不止。”梅賜琪認為,“問題的根源還是在轉變政府職能上。政府職能不轉變,政府還是去管理和‘包辦’很多事情,就必須要維持一個龐大和穩定的官員體系。‘空餉’在某種意義上是為了維護這個體系穩定的一種隱性福利。”(記者 陳璇)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分享到:
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