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甕安官員談打砸事件黑勢力:某種意義係政府養大

時間:2012-06-21 08:03  來源:中國青年報

  這幾天,張仕興忙著走家串戶。玉山村要給村裏通燃氣,得經大夥兒同意才行。“你看,這麼多人簽了!以前都不敢想。”作為副支書,他現在輕鬆多了,“過去政府即使做好事,老百姓也不相信,關門閉戶不讓進咧。”

  這裡是貴州省甕安縣玉山鎮。2008年6月28日之前,它如同其他黔南小鎮一樣隱匿深山中,默默無聞。然而,隨著“玉山幫”被認定該為震驚全國的打砸搶燒事件負責,這個小鎮也陡然聞名於世。只是,它留給人們的更多是驚愕。之後,玉山鎮開始了重建和救贖之路。

  “玉山幫”的崛起

  玉山鎮位於甕安縣城西北20公里處,山多地少,富有礦藏,尤其以磷、鋁礬土為優。這些礦藏分佈零散,表層儲存,難以大規模開採,故小礦井成為主體。2000年後,礦産價格飆漲,這個黔南小鎮暫態成為淘金客的樂園。浙江、福建等省的小老闆雲集於此,大發其財。然而,隨著更兇狠食客的出現,饕餮盛宴很快結束了。這個食客就是“玉山幫”。

  “玉山幫”其實並非源自玉山鎮。1994年,熊教勳、鄧紹倫等人在甕安縣中坪鎮結成“兄弟會”,約定成員間“大屋小事要站攏、要互相幫忙”,是為其發端。次年,玉山鎮人盧寶霖、韓波加入,並於1999年重組了該組織,推選本鎮人李發芝為“大哥”。從此,“玉山幫”正式成立。

  從成立之日,“玉山幫”即以嚴密的組織化見稱。如同《水滸傳》中一樣,他們排定了座次,選出十“哥”做領導集體;他們制定了幫規,不準成員吸毒、滋事,以免被公安機關打擊;他們“定期繳納會費”以支撐組織發展;他們盟誓“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他們每年正月初六準時聚首,商量幫中大事。在這些措施下,“玉山幫”逐漸在甕安眾多小幫會中脫穎而出,稱霸一方。

  最初,“玉山幫”流連于聚眾賭博、打架鬥狠,和甕安其他幫派火並不斷,渴望“打出一片天”;接著染指長途客運,違規開設接待站,通過“勸、推、拉”等手段強迫乘客消費,獲取經濟利益;而後“經營範圍”越來越多元化,詐騙、放高利貸等無所不包。2005年,“玉山幫”把手伸進了礦産。

  在2006年以前,玉山鎮轎頂山的磷礦由湖南人楊坤燦獨享,收穫頗豐。這讓盧寶霖等人很是眼紅。他讓弟弟盧宇在楊坤燦的礦井旁也承包了塊地方。可是,這塊地方沒有資源産出。盧宇轉而挖向了楊坤燦的礦井。很快礦井貫通了。雙方廝打起來。

  盧寶霖指示“玉山幫”當著鎮政府人員的面毀掉了楊坤燦礦井的通風設施,且威脅對方若不讓步將炸毀礦井井口,“整死外地人”。鎮政府也毫無作為,只是勸楊坤燦以大局為重。在此情況下,楊坤燦只好把先探明、處於貫通區的磷礦藏劃出部分區域,交由盧保霖開採。

  此後,“玉山幫”又獲得了白花村、勝土村的硫鐵礦等礦井,還壟斷了玉山鎮的礦石運輸。至此,玉山鎮所有礦山,非經“玉山幫”之手,沒人能運出山門。許多礦井更是非得他們“保護”,否則就不能安生。“玉山幫”盛極一時,呼風喚雨。在積聚了經濟力量後,“玉山幫”走出玉山鎮,勢力逐漸遍及整個甕安縣城。

  當“玉山幫”被清算,玉山鎮的礦産開發也遭受重創。時至今日,多數礦井仍處於封閉狀態。

  狼狽為奸的日子

  “從某種意義上講,黑惡勢力是我們政府養大的。”甕安縣政法委副書記王登華説,“玉山幫”即是典型一例。

  1999年2月,“玉山幫”成立之時,玉山鎮政府對此就有掌握。時任玉山鎮黨委副書記的潘建華更是了然。他的弟弟潘軍華就是成員之一。然而,對於這股勢力,玉山鎮的領導非但沒有採取措施,反而利用起來謀財,最終養虎為患。黑白社會也在此合流。

  潘建華和“玉山幫”間的投桃報李就令人錯愕。

  在玉山鎮工作期間,潘建華多次利用盧寶霖等做打手,謀取個人私利。他曾將一處磷礦承包給福泉市人吳洪科。雙方約定承包費按銷售數量每噸提5元。後來,磷價上漲,潘建華大為後悔,欲收回礦山遭拒。他遂尋機指使盧寶霖等去封堵礦山。吳洪科終於抵擋不住黑白兩道的夾攻,答應將承包費提高至15元,還付了一筆“保護費”給“玉山幫”。

  當然,這種利用不是白給的。某些時候,潘建華會適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玉山幫”為了壟斷礦産買賣,凡是不用他們車隊運輸的,皆會有麻煩。曾有一磷礦老闆不聽招呼,“玉山幫”就以車壞了為由堵路,從玉山鎮到礦井口,19公里的路滿滿噹噹全是車。派出所、鎮政府近在咫尺,皆視而不見。

  後來,潘建華調任甕安縣旅遊局局長、檢察院反瀆職侵權工作局局長,仍不忘記“玉山幫”的老交情。“玉山幫”多次在縣城犯事兒,都是由潘建華出面擺平。2002年10月,盧寶霖當街砍人,潘建華找到當時的公安局局長申貴榮説情,最終兇案不了了之。

  潘建華的“服務”甚至延伸到縣外。2004年4月,熊教勳等人在荔波縣某夜總會與黔南州供電系統吳海等職工發生爭執。雙方群毆導致多人受傷。事後,潘建華向時任荔波縣公安局局長説情,最終該事件以鬥毆雙方各自承擔醫療費用、共同賠償夜總會財物損失的方式結案,熊教勳等人未受任何處罰。

  正是在這種優質“服務”下,“玉山幫”一步步壯大,而潘建華們也走向了一條不歸路。“628”事件後,“玉山幫”覆滅,潘建華等6名官員被查處。他們的罪名分別是“包庇、縱容黑社會性質組織罪”、“受賄罪”以及“敲詐勒索罪”。

  後來,“玉山幫”已經不滿足於拉攏官員為其所用,而是直接有了進入體制內的衝動。黑老大也想要“紅頂子”。

  玉山鎮現任鎮書記孫造説,盧寶霖2003年6月被玉山鎮中火村黨支部發展為預備黨員。這是鄉鎮領導親自過問所致。“628”事件後,有調查組曾對此進行專項調查。在玉山鎮所有的會議紀要,唯獨討論盧寶霖入黨的那一頁被撕掉了,至今也不知是何人、何時所為。

  “玉山幫”另一頭目韓波的父親王文鬱也被鄉鎮領導任命為村支部書記。據説,2004年10月,鎮裏突然讓前任支書在列印好的辭職書上簽字,任命當時已經67歲的王文鬱擔任村支書。

  這些是悄悄進行的。有件事兒卻是大張旗鼓的。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後,“玉山幫”捐贈了一車物資送往災區。盧寶霖穿著青年志願者的T恤在車前留影。滿城皆知。

分享到:
編輯:芮益芳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