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中科院學部學術年會聚焦“科技大計”

時間:2012-06-15 13:36  來源:新華網

  低碳技術、大腦可塑性、航空發動機、月球探測……14日上午北京京西賓館一場關乎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學科前沿發展的報告會吸引了千余人參加。這場報告會是第三屆中國科學院學部學術年會綜合性主題報告會,費維揚、蒲慕明(外籍)、徐建中、歐陽自遠四位中科院院士分別作了報告。

  兩院院士大會于11日上午在京開幕,第三屆中國科學院學部學術年會是中科院第十六次院士大會的一項重要內容,包括綜合性主題報告會和專題性報告會兩個部分。據了解,本屆年會共有以上4位院士作綜合性大會報告和65位院士作專題性報告,14日上午舉行的是綜合性主題報告會,專題報告會更側重中青年專家特別是新當選院士,重點闡述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學術前沿的重要發展。

  費維揚院士在題為《關於發展低碳技術的幾點思考》的報告中指出,低碳發展是一種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特徵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至今尚無通過“低碳”模式實現工業化和大規模城市化的實例。報告調研了各國低碳技術特色,指出根據國情有重點地加速低碳技術研究和應用極為重要,同時提出了加強宏觀調控和頂層設計、制訂科學的低碳發展路線圖以及圍繞重大關鍵技術聯合攻關等建議。

  蒲慕明院士的報告題目是《大腦的可塑性》,其在報告中指出,二十世紀現代生物學的高速進展,使我們對大腦在分子及細胞層面的了解取得較大進展,其中最關鍵的一面就是對大腦可塑性的理解。蒲慕明指出,對大腦可塑性的理解為各種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和康復帶來了新希望,並基於這一點提出了各種對神經系統疾病治療的新思路。

  徐建中作了題為《航空發動機的發展和科學問題的一些分析》的報告,其在系統描述航空發動機一百多年發展歷程的基礎上,提出了未來航空發動機的發展趨勢,同時指出航空發動機是綜合的高新技術,涉及許多科技領域,也有眾多基礎科學問題需要解決。

  歐陽自遠院士談的是《中國月球探測的初步成果與太陽系探測的初步設想》,其在報告中系統闡述了嫦娥一號的進展與成果和嫦娥二號的使命與進展,介紹説2013年將發射嫦娥三號,開展著陸器就位探測和月球車巡視探測的聯合精細探測,嫦娥五號將執行月球採樣並返回地面,全面探測太陽系的方案論證正在積極推進。

  院士們精彩報告贏得了在座與會者的熱烈反響,交流互動積極熱烈。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路甬祥、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志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陳宜瑜、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靜海、學部主席團秘書長曹效業和參會院士出席了報告會,還有中科院在京各研究所研究人員、部分高校師生等共計千余人參加了會議。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分享到:
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