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事業單位改革“兩頭熱 中間冷” 許3000萬人怎樣的未來?

時間:2012-06-15 13:35  來源:人民網

  目前,隨著《關於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的全文發佈,事業單位改革逐步走向縱深,步入攻堅期,主要面臨的問題是事業單位改革的動力不足,呈現橫向上 “兩頭熱、中間冷”,縱向上 “上下熱、中間冷”的局面。中央編辦研究中心主任洪都近日向記者表示,事業單位改革要在全社會形成共識,避免出現片面、消極、碎片化傾向,應告知3000萬事業單位人員一個可預知的未來。

  事業單位改革難在何處?

  ——各省自行其是 試點較難推進 改革呈現支離破碎

  “2011年3月,中央印發五號文件標誌著我國分類推行事業單位改革的頂層設計已經完成。此後,全國將納入統一的改革軌道。2011年6月2日舉行的全國事業單位改革座談會,則標誌著全國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工作全面推動。事業單位改革由始已久,雖然取得一定進展,但由於缺乏統一標準,各省市各行其是,改革呈現著支離破碎的局面,迫切需要全國統一推進。頂層設計完成以後,全國就納入統一的改革軌道。”洪都如此總結已經進行的改革。

  十多年來,我國事業單位改革一直在糾結是否“減機構的人員、減財政負擔”兩大目標。從各地情況看,儘管山西、上海、浙江、廣東、重慶五省市自2008年就已成為事業單位改革試點地區,按計劃應于2010年底結束並向全國推廣經驗,但由於遇到諸多棘手難題,截至目前試點工作仍未結束。

  “目前我國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自去年6月2日已經一年。但改革的動力漸漸出現不足,專家學者所提建議不多,制定相應對策性的政策也不夠。橫向上看‘兩頭熱、中間冷’,縱向上看是‘上下熱、中間冷’的局面。”

  從縱向上看“上頭熱”,洪都解釋説,黨中央、國務院以及中央編委、中央編辦以及相關部門等對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都非常積極,經歷了十年頒發中央五號文件,還有十一個配套文件同時印發,涉及十一個部門。可以説,從中央到相關部門都積極推進事業單位改革。

  “下頭熱”,廣大民眾總寄希望於事業單位改革,能給全國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産品和公益服務。五號文件也同樣提出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目標。百姓寄望改革能讓看病難、上學難得以解決。

  “中間冷”,指相關部門、事業單位主管部門,事業單位自身不積極。

  洪都分析指出,橫向上也是“兩頭熱、中間冷。”橫向上,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社會管理創新這三大方面的改革都迫使事業單位必須改革。行政體制改革是轉變政府職能,近年全國“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把經濟結構發展方式之所以不能轉變到位,歸結于政府職能沒有轉變到位。

  此外,從計劃經濟變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濟體制改革讓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而事業單位依存于計劃經濟,當經濟體制發生了變化,事業單位依存的主體發生了變化,其生存的空間和活力就受到極大衝擊,也迫使事業單位進行改革。

  再者,目前我國社會管理體制也正在進行全面改革。社會管理體制創新標誌著公共服務,公共産品要進行相應的調整,也促成了事業單位必要進行改革。

  由此來看,經濟社會的各種改革對事業單位改革都形成了一個合圍趨勢。毫無疑問,而事業單位改革肯定會産生震動,但是事業單位主管部門和地方領導,是絕對不會允許因事業單位改革而引發不穩定。主管部門和事業單位有天然的利益關係,如果事業單位要改革,原有的利益格局就要打破。所以,事業單位改革前景不容樂觀。

  “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而內因是決定性因素。事業單位自身如果沒有內生動力,改革就非常困難。”洪都表示,作為改革的主體的事業單位面臨分成三類:存在行政職能的、公益的和從事生産經營的。無論分到哪一類,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沒有解決,即分類改革以後,事業單位的人員前景不明確,這種微觀的不確定性直接影響了3000萬群體對事業單位改革的積極性。

分享到:
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