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多名貪官因網路曝光落馬 最高檢:網路舉報仍提倡實名

時間:2012-06-14 15:16  來源:法制日報

  隨著抽“天價煙”、戴“天價表”的周久耕等多名貪官通過網路曝光落馬,網路反腐越來越為公眾所熟悉。

  近日,四川省自貢市檢察機關根據網民在當地門戶網站的舉報,查辦了富順縣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局長熊明等人涉嫌賄賂等一批涉及民生民利案件,再次顯示出網路舉報的力量。

  網路舉報為何持續受到熱捧?當前網路舉報態勢、品質如何?一年一度的舉報宣傳周來臨之際,《法制日報》記者今天採訪了最高人民檢察院舉報中心有關部門負責人白會民。

  發帖反腐不算網路舉報

  “網路技術的確為反腐倡廉開闢了一條新途徑,但‘網路反腐’並不等同於網路舉報。”白會民解釋説,“網路反腐”是通過發帖對某人某事進行檢舉揭發,目的是引起網民共鳴,擴大影響,進而受到職能部門重視,揭露腐敗行為。此前,我國出現的幾家民間反腐網站,如“我行賄了”等反響較大,也引起了最高檢的高度關注。

  白會民告訴記者,最高檢將網際網路作為反映社情民意的窗口,注意核查從新聞媒體和網路輿情反映出來的案件線索,重視發揮廣大群眾監督作用的立場是毫不動搖的。

  他表示,一些地方檢察院從網路發帖中篩選出不少線索並進行了查處,效果很好。“但只有依法向國家機關告發,要求追究行為人責任,才屬於舉報行為。否則,只能視其為個人言論,發帖人應自負責任。”

  在他看來,利用網際網路發帖反腐遠不像網友想像得那樣“完美無缺”:

  一是渠道多。檢察機關不能在第一時間發現,甚至有可能根本發現不了;二是保密性差。無論發帖內容是否屬實,都會留下發帖人資訊,甚至會因打草驚蛇使偵查工作被動;三是不利於對發帖人實施保護。可能造成發帖人被打擊報復,也容易出現對被舉報人的誹謗。

  白會民希望有關部門按照國際通行的做法,依法加強對網際網路的管理,引導網民合法合理表達訴求,提高網上發帖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網路舉報數量增長8倍

  白會民所説的網路舉報,是指通過檢察機關開設的舉報網站進行舉報的行為。

  據介紹,近年來各級檢察機關克服人員緊張、資金短缺、設備落後的困難,不斷拓展舉報渠道。2009年4月23日,最高檢公佈修訂後的《人民檢察院舉報工作規定》,正式將網路舉報增加為舉報腐敗行為的新途徑。

  2009年6月,最高檢開通“12309”舉報電話,同時最高檢舉報網站網址也正式更名為www.12309.gov.cn。

  數據顯示,2009年以來,除傳統舉報保持相當數量的增長外,網路舉報和“12309”電話舉報由於解決了傳統舉報傳遞時間長、資費高、不能及時互動、保密性差等問題,數量不斷上升,傳統與現代方式齊頭並進。

  2009年6月至今,最高檢“12309”收到舉報線索十幾萬件,控告申訴案件二十余萬件,與來信、來訪數量基本持平。網路舉報較開通舉報網站前增加約8倍。

分享到:
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