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最新司法解釋要支援“房鬧”?記者調查發現是誤讀

時間:2012-06-07 08:57  來源:揚子晚報

  交定金後,房價漲跌的損失可索賠 最新司法解釋要支援“房鬧”?

  揚子晚報記者調查採訪發現這是誤讀,不過該條款也被指缺乏可操作性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一份最新司法解釋明確指出,如果房價漲了,開發商對已經簽訂的認購書、意向書等預約合同反悔,拒不簽正式合同的,購房者可以要求對漲價的部分索賠。反之,若買房人因為房價降低了,違反預約合同,損失的也不僅僅是定金,還得另外賠償開發商損失。

  在房價飛漲時期,有的開發商後悔賣便宜了,寧願賠償買房人幾萬元的定金,轉手就以高出原價數十萬的價格賣掉,這種現象並不鮮見。而大家都知道,因為房價漲跌産生“房鬧”,在各地已經不鮮見。那麼,最高法的這份司法解釋,乍看上去似乎在鼓勵“房鬧”。真的如此嗎?揚子晚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採訪。

  先看原文:

  對買賣雙方均有約束

  在最高人民法院最新發佈的《關於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中,共分為8個部分、46條對買賣合同的成立及效力、所有權轉移、違約責任等具體適用法律問題作出了明確規定。其中,對於房産交易中的認購書、意向書等預約合同的法律效力予以明確,並有專門條款針對買賣雙方一旦毀約的處理意見。

分享到: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