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視頻成“學校地震應急避險”生動科普課
作為唐山市教育局安全衛生處的工作人員,徐永山看了這段6分鐘的視頻後,對中國青年報記者“實話實説”:我們唐山的學校幾乎都這樣,只是這所學校的教室有攝像頭,及時記錄下了這一幕。
從2008年開始,唐山市教育局要求全市學校,每學期開始後的一個月內,都要組織一次應急逃生演練。“這是涉及學校評優評先考核‘安全管理’中的一項。”
“我們看到,育才學校學生在樓道裏的疏散路線非常有序。”徐永山説,唐山幾乎每個學校都有地震、火災等應急避險預案。其中,應急逃生疏散路線都會被固定下來,製作成示意圖張貼。“平時孩子們上操、下課、放學,都按應急疏散路線離開教室,已成為習慣。”
“唐山幾乎每年都會發生一兩次有感地震。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學校對地震、火災等應急避險演練都相當重視。”作為新聞發言人,唐山市地震局辦公室主任鄭湘軍也向記者證實了這一點。
看了視頻後,鄭湘軍的第一反應是,學校肯定對學生進行過日常應急避險演練。
在學校,人員密集,學生人群也不同於成年人,地震發生後容易發生混亂。“但視頻中,在老師的指揮下,學生們很快冷靜下來,應急措施也較為得當。”
鄭湘軍點評説,學生們在地震後抱著頭蹲在桌子下,是為了防止屋頂墜物砸傷。“如果桌子特別結實,可完全鑽到桌下;如果桌子禁受不住重砸,則要將頭部稍微露出桌子,這樣,重物落下時,桌子可幫助減力”。
而老師們在第一時間將教室門打開,同樣頗為重要。“劇烈的地震會使門窗因變形而無法打開,使室內的人逃生無門。”
對於是否第一時間從建築物中撤離,在鄭湘軍看來,要視情況而定。“一般樓房和夜間,提倡就地避險。”
“第一時間選擇正確,地震存活率將大大提高。”作為一名專業工作者,在鄭湘軍看來,迅速火遍網路的英才學校這6分鐘視頻,在一定程度上,也給網友們上了一次“學校地震應急避險”的生動科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