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多渠道強化團幹部隊伍建設 為共青團事業培育人才

時間:2012-05-18 10:38  來源:中國青年網

  2011年11月23日,全國鄉鎮、街道團委幹部培訓班舉行。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陸昊出席培訓班併為鄉鎮、街道團幹部授課。中國青年網記者 劉洪俠攝

    2011年10月,江西省團幹部“傳承井岡精神,強化黨性鍛鍊”專題培訓班在井岡山江西幹部學院舉辦。 圖為培訓班的團幹部行軍穿越河谷(團江西省委供圖)

  “共青團事業承載著黨的重托和青年的期待,是光榮而神聖的事業。團的崗位富有挑戰、大有可為。”正如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陸昊同志在共青團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所説,共青團的事業偉大而光榮,共青團的崗位需要耐心與活力並存、素質與能力同強,打造一支作風好、能力強的團幹部隊伍任重道遠、意義非凡。

  嚴把人才關 打好隊伍建設第一基礎

  隊伍建設的第一步在於人才的選拔,一個充滿生命力和活力的團組織離不開一支有能力、有熱情、有活力、有創新的團幹部隊伍。近年來,在全國各級黨組織的領導下,團組織結合各自實際,擴大幹部選拔渠道、創新幹部選舉方式,優化幹部升遷制度,促進了團幹部隊伍的健康發展。

  在河北唐山,村級團組織在換屆中探索採取“公推直選”的方式産生團的領導班子,有效地引入了競爭機制,全面優化了農村團幹部隊伍結構,提高了團組織在農村的影響力。在浙江臺州,基層團支部(總支)推廣開了“海選”制度,團組織事先不提名候選人,由團員大會直接推薦、選舉産生團支部(總支)委員會。

  “公開、平等、競爭、擇優”是幹部選拔的不二法門,團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同樣引入競爭機制,拓寬渠道,逐步構建以競爭上崗為主要形式的幹部選拔任用機制。一方面注重思想引導,使班子成員充分認識到競爭機制為幹部隊伍注入的生機和活力,同時在團幹部中普及競爭意識,破除論資排輩觀念,形成“由多數人選人、在多數人中選人”的良好氛圍。另一方面嚴格規範程式,競爭上崗工作領導小組、專門工作機構、科學的實施方案等前期籌備加上量化考核、隨機考官抽取等實施措施,都使得競爭上崗有章可循。團區委還大膽探索創新,形成了“四差額、四推薦、兩監督”的獨特競爭上崗機制,確保了德才兼備、群眾公認的好幹部能進入選用視野。

  而團黑龍江省委在幹部選拔配備的舉措可謂另辟蹊徑,除了推選村委會委員兼任團組織幹部等常規動作外,團省委更是在“兩新”團組織中建立起了後備幹部制度。“兩新團組織人員流動大,許多團幹部一年半載就走了,企業在配備團委書記的同時,必須保證有一個團委副書記,起到幹部儲備的作用。”團省

  有了好的人才,接下來要考慮的是如何更好的讓團幹部們適應崗位,做出最大成績。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共青團工作理論研究所所長吳慶在接受本網記者採訪時説:“團幹部必須有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與務實奉獻的自律精神,切實發揮黨和政府聯繫青年的橋梁和紐帶作用。”鋻於團的崗位對幹部的知識儲備、工作能力與業務水準都有很高的要求,吳慶表示,團組織需要在團幹部素質提升上下功夫,要不斷強化理論學習,著力加強業務培訓與實踐鍛鍊,讓團幹部真正的成長起來。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