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公立醫院該怎樣告別以藥補醫?

時間:2012-05-06 12:07  來源:工人日報

  近期,醫患關係的緊張再起波瀾,各地先後發生幾起醫患糾紛事件。4月30日,衛生部與公安部聯合發出《關於維護醫療機構秩序的通告》,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以任何理由、手段擾亂醫療機構的正常診療秩序,侵害患者合法權益,危害醫務人員人身安全,損壞醫療機構財産。

  業內人士指出,醫患關係緊張的背後仍是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實行醫藥分開、管辦分開,破除以藥補醫機制”,明確公立醫院改革的任務。如何使公立醫院成功轉型,根本破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仍是未來5年甚至更長時間內醫改核心命題。

  今年3月22日,國務院發佈《“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取消公立醫院以藥補醫,到2015年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比例降低到30%以下。

  醫改核心是公立醫院改革,而取消以藥補醫機制被認為是今年以來政府部門推行公立醫院改革最有力的舉措。然而,取消以藥補醫機制後的公立醫院將走向何方,能否真正破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其改革向縱深推進的核心和關鍵是什麼?圍繞這些問題,記者近期進行了深入調查。

  投入不足分配不均

  多位業內專家對記者表示,我國看病難的重要原因,是政府在醫療衛生領域長期投入不足且公共籌資比例偏低造成的。

  資料顯示,我國醫療衛生投入最近幾年雖有較大增長,但由於欠賬較多,投入總量仍然不足。相比國際平均標準,我國政府在醫療衛生方面的支出份額相對於國家經濟規模和政府支出總量而言明顯偏低。

  比如我國衛生總費用佔GDP比例同比低於國際平均水準。以2011年為例,全國醫療衛生支出6367億元,環比增加1563億元,增長32.5%,佔2011年GDP總額1.35%。相比之下,發達國家政府衛生支出佔GDP比例一般為6%~8%,發展中國家多數是2%~6%。這樣看來,我國政府醫療衛生支出比例低於世界多數國家,公共財政投入不足問題明顯。

  與此同時,醫療衛生資源分配不公問題日益突出。調查顯示,長期以來,我國政府衛生投入存在明顯結構性失衡,即“重治療、輕預防”和“重城市、輕農村”。

  政府醫療衛生資金投入偏向於城市高層醫療機構(縣級及以上醫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婦幼保健院),而基本醫療衛生和公共衛生服務主要由城鎮社區和農村鄉鎮兩級機構提供。

  醫療資源配置不均衡問題突出。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50.32%的人口居住在農村,但80%的醫療資源集中在城市。地區間醫療衛生資源分佈也存在顯著不均衡。我國衛生事業費主要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支援。因此,各地衛生事業費用多少很大程度取決於地方經濟與財政實力,由於不同地區衛生費用不同而産生的醫療衛生資源分配差距不斷擴大。

  2007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06年,每千人口醫療機構床位數最高省份為上海6. 81張,最低為貴州1. 69張,兩者相差4. 03倍。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數最高省份為北京10. 58人,最低為貴州2. 10人,兩者相差5. 04倍。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