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檢察機關分析假藥氾濫原因:部分衛視和網路為虎作倀

時間:2012-05-04 09: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銷售手段“網路化”

  在調研中,康晨還發現,以往在銷售假藥中經常被採用的到府推銷與發小廣告相結合的推廣方式已經逐漸被淘汰;隨著網購的興起,近年來,通過建立網站並利用網路銷售假藥的情況越來越常見。

  “利用網路銷售假藥的方式有三個特徵。”康晨説,“其一,租用境外伺服器建立網站,通過誇大甚至虛構療效的方式宣傳藥物;其二,利用木馬、強制彈窗等方式吸引、強迫上網者點擊;其三,採用匯款方式收款,郵寄、快遞方式交貨,不與購買者直接接觸。”

  他告訴記者,在西城區檢察院近年來偵辦的多起銷售假藥案件中,銷售假藥者都是通過網路的渠道來進貨,“由於這種方式隱蔽性極強,很難追查到其上家,導致無法徹底端掉制售假藥的源頭。”

  白雲山也發現,銷售假藥的手段呈現出“網路化”的特點,多利用網際網路對“藥品”的療效和功能作虛假宣傳,吸引消費者上鉤,“有的甚至建立了專門的網站推銷自己的‘産品’。”

  “例如,在黃某等人銷售假藥一案中,他們建立了網址為‘www.tn161.com’的網站銷售假藥。”白雲山告訴記者,還有的銷售假藥者公然在論壇上打廣告,“例如在劉某銷售假藥一案中,其在百度貼吧裏發帖稱,要轉讓印度産的吉非替尼片(治療肺癌用藥),並留下了聯繫方式稱貨到付款。”

  有媒體報道稱,一位長期研究假藥犯罪的人士透露,國家對藥品生産、銷售、使用有一套完整的監管制度,但在實際操作中流於形式。化工廠為制假者生産假藥原料,無人監管;網上假藥銷售資訊氾濫,沒有具體的部門查處。

分享到: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