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報告舉例説,在徐某銷售假藥案中,犯罪嫌疑人註冊成立恒隆順、康眾聯華、利智拓達等多家公司,從他人處購進未經國家批准認證的假藥,以“芪龍通絡膠囊”的名義在新疆衛視、貴州衛視等電視臺播放廣告,並找人冒充專家,虛構療效,大肆公開銷售。
2011年11月17日,公安部統一指揮29省(區、市)警方發起一場打擊假藥的“戰役”。警方發現,假藥遍及全國,涉及幾乎所有藥品種類,流入藥店甚至個別地方的醫院診所;制假者在制假的各個環節,都有正規企業提供服務。
這是一場事關公眾用藥安全的“健康保衛戰”。
假藥案件為何直線上升
“查封扣押假藥1042盒,移送案件50起,並及時抄備區檢察院,公安部門全部受理,已拘捕涉案嫌疑人42人。”
這是中國青年報記者5月3日下午從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海淀分局(以下簡稱“海淀藥監局”)獲得的該分局自今年3月1日以來辦理制售假藥涉刑案件的最新情況。
2010年和2011年,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海澱區檢察院”)共受理審查批捕生産、銷售假藥犯罪案件8件;而2012年3月1日至今,案件數已接近50件。
案件數量的直線上升,部分原因是去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八)》的規定降低了生産、銷售假藥罪的入罪“門檻”,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海澱區的藥監部門和公安機關加強了“行刑銜接”(指負責行政執法的行政機關和負責刑事辦案的司法機關之間的配合銜接——記者注)的渠道建設,通過建立案件線索抄備制度,使得藥監部門、公安機關和檢察機關在辦理制售假藥的涉刑案件中有了更加緊密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