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北京女白領墜入熱水坑事故今協商賠償 死者家人選好墓地

時間:2012-04-18 15:03  來源:新京報

  “41”事故發生後,工人們正在修復熱力管道,生銹壞掉的管道被扒出來放在一邊。資料圖片/新京報記者 尹亞飛 攝

  “人行道突塌陷女子墜入熱水坑”追蹤

  新京報訊 今日上午,楊二敬的家屬將與事故責任方熱力集團、萬華置業及東方大洋物業公司協商賠償事宜。其家屬表示,已經給楊二敬選好了墓地,但後事需達成賠償協議後才能料理。

  4月1日,車公莊大街4號物華大廈東側人行道路面突然坍塌,正途經此處的楊二敬墜入滿是滾燙熱水的坑中,全身99%的面積燙傷。4月9日晚,楊二敬經搶救無效,在積水潭醫院去世。

  三名責任人已被刑拘

  根據西城區通報的該起事故原因:由於北京東方大洋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日常維護不到位,導致由熱力管道小室進入物華大廈的1#站戶線熱力管道腐蝕破裂,裂縫漏水,引發路面塌陷。

  事發後,北京市熱力集團輸配分公司管網管理三所工作人員到達現場,關閉了閥門,但對於冒氣漏水點周邊的人行步道,未採取有效安全防護措施,沒有阻止行人通行,最終導致人員墜落。而北京萬華置業有限公司未及時督促北京東方大洋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消除安全隱患,安全管理不到位。

  西城區相關負責人説,公安機關已根據調查取證情況,刑拘了北京東方大洋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熱力集團輸配分公司的3名相關責任人。此外,事故責任單位和法人代表,還受到安監部門的行政處罰。

  家人已為二敬選好墓地

  事故調查結論公佈後,西城區政府已經協調家屬與各責任方進行了初次見面協商。

  “明天上午,西城區政府再次協調我們與責任方見面,正式開始商討賠償。”昨日,楊二敬的公公説,家裏已經為二敬選好了墓地,將在達成賠償後開始料理後事。

  對於如何賠償,楊二敬的公公表示,家裏之前已經就賠償細節進行商量,包括死亡賠償、孩子撫養、老人贍養、誤工交通費等,均在考慮之列,形成了一個初步的賠償比例。“希望能儘快達成賠償協議。”

  追訪

  三大原因致地下管線事故頻發

  專家認為,應建立地下管線監管機構,解決權屬不清等問題;同時立法規範地下管線管理

  10多萬公里的地下管線,埋藏在北京地下各處,而各種管道事故經常“冒”出地面,見諸媒體。根據中國城市規劃協會地下管線專業委員會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2010年1至10月,北京市政系統發生的事故中,有96%屬於地下管線事故。該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洪立波表示,地下管線事故多發,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地下管線資料不清,還有管理上的混亂等。

  地下管線數據庫不完備

  洪立波介紹,新中國成立初期,北京市所有規劃好的地下管線,都要通過北京市測繪院,錄入到地下管線資料庫中。

  上世紀六十到八十年代,北京又三次打響了地下管線探測工作的“會戰”。那時候,北京市地下管線資料的完整度在80%以上。

  但改革開放後,城市飛速發展,地下管線的管理工作明顯跟不上時代速度了。

  洪立波稱,改革開放初期,曾要求企業將管道建設費用的5%-10%作為保證金交到檔案館,竣工測量後再返還。不過後來這項費用被視為亂收費取消了。現在,很多施工單位完工後不去更新,導致地下管線數據庫不完備。此外,一些地區的規劃部門在批復企業的規劃許可證後,不去進行竣工規劃核實,導致規劃方案與實地埋設位置存在較大出入。

  就這樣,企業按照錯誤的管線數據,或者乾脆在沒有查清地下管線資訊的情況下施工,造成施工挖斷管線的事故不斷。

  管線工藝落後超負荷運作

  洪立波介紹,我國城市地下管線多為上世紀八十年代建設的,工藝標準落後,且老化腐蝕情況嚴重。

  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自來水管建設。據統計,全國自來水供水準均産銷差在20%左右,其中大部分都流失在管道中。

  地下管線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劉會忠説,一些地區的管線超負荷運作,也加劇了管線事故率。例如北京某地區的地下管線設施按照10萬人的需求量設計,到現在人口增加了一倍,管線壓力隨之增大,事故發生次數超過正常的30%。

  對於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洪立波認為,政府部門對地下管線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一直存在“重地上、輕地下”,“重建設、輕維護”的現象。“在地上,建設一個鳥巢水立方之類的地標十分引人矚目。而對於地下管線,很少有地方的政府做過普查,更不用説日常維護了。”

  權屬不明晰導致管理混亂

  在“41”事故中,發生熱水泄漏的是支線管道,其日常巡檢維護究竟應由誰來負責?

  熱力集團稱,事故支線産權屬於開發商,按照慣例,支線應該由開發商和物業來負責日常巡檢和維護,熱力集團只是協助。物業則表示,他們只負責大廈地下室熱力站到各戶之間的二次管道維護,對於支線這樣的一次管網,應該屬於熱力集團維護。

  “權屬不明晰,管理就混亂,日常維護更存在問題。”洪立波説,地下埋設的水、電、氣、熱等不同管線分屬不同的權屬單位,缺少一個能夠全面掌握地下管線數據的管理部門或企業。而在一些支線和二級入戶管網,又存在企業與用戶之間的管理、權屬、維護之爭,導致一些終端入戶管網維護不到位等情況,加大了管道事故率。

  此外,目前,我國尚無關於地下管道管理的專門法律法規。對地下管線工程檔案管理進行專門規定的,只有2005年施行的《城市地下管線工程檔案管理辦法》。“也只是建設部(現住建部)的文件,對其他部門根本起不到約束作用。”

  2007年前後,洪立波等專家曾參與討論《地下管線管理條例》,最終也形成了意見稿,但至今依然沒有下文。

  洪立波認為,在市政、水務、通信等幾家統管部門之上,應該由政府協調,建立一個統一的地下管線監管機構,解決分管單位太多,管線資訊不共用等問題。同時,應該立法規範地下管線管理。

  “目前,相關部門正在進一步搜尋問題,排除隱患,同時與有關部門協商,特別是公共領域的責任要儘快劃分清楚。”日前,市政市容委主任陳永做客城市服務管理廣播時表示。

  連結

  國外地下管線管理經驗

  美國

  挖掘前先打811專線

  2007年5月1日,美國建立了地下管線一呼通中心811專線。每一項挖掘工作前,施工者都要撥打811專線。

  施工者撥打811,其呼叫就會被轉到所在地的一呼通中心。施工者要提供所挖掘的方位、施工類型等資訊,一呼通中心的工作人員就會根據呼叫內容,通知施工者即將施工地點的公共設施服務公司,該公司會在幾天內派工作人員為施工者免費標記施工區域地下管線的具體位置。

  日本

  建統一管理“共同溝”

  日本的地下管線管理以綜合管溝管理為主。綜合管溝又稱“共同溝”,是指在城市地下建造一個隧道空間,將市政、電力、通訊、燃氣、給排水等各種管線集于一體,設有專門的檢修口、吊裝口和監測系統,實現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和統一管理。1991年日本成立了專門管理共同溝的部門,並在數十年中對相關法律作了數次的修訂。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分享到:
編輯:芮益芳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